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2017-04-06 09:27:59)
标签:

历史

良知

情感

文化

收藏

分类: 藝術與批評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陈凡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2017年4月4日搭乘深航班机ZH9403航班,抵达成都入住该市郫县团结镇永定村朋友家,因为乡间幽静风景秀美便在这农乡写生画画更因为张大千永定故居就在我住居不足一百米,那是接了奇缘的大吉象,也不是故意落脚来的,可说是天意之美。其实说张大千大画师在成都的这一处永定故居,早已荒废成废墟而长久无人问津。我亲自开始进行了详尽的核查和调研的第一步因为我会在这里逗留较长时间,专项调研执写《丁酉大千故居考》报告是具备基本条件的并打算如果能写出有价值的问题所在,就向北京国务院、联合国教科文组识提交各一份中英文版本文件,并向全公布。我初初有明确目标地走访了几位仅存的当世见证老人。我隐隐感觉内在有不少大千往事,鲜为人知具有民间史料价值。而面对的张大千永定故居,这是非常令人震惊难堪的事情!大千永定故居历经苍桑百年,遗址诸居破烂不堪,长久无人打理令人心疼伤感。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当地镇上的桥侧有一块牌子写着中英文字,中文说明是这样写的: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位于团结镇永定村的故居,从1941年至1946年就住过四年多,20世纪四十年代,张大千为躲避战乱,经尹昌恒(曾任四川总督)介绍来到团结镇钟家院子居住。先生在弟兄中排序第八,他住在太和场时,乡人们都亲切称他八先生。当年张大千先生创作了许多蛰声中外的名画,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师卖画济贫、与民同乐的故事,其四夫人徐雯波正是在此期间相识相爱的。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团结镇地处成都市母亲河府河的源头,位于郫县东北部,西距县城10公里,东距成都市区13公里,北以毗河为界与新都区毗邻,新犀路(犀浦经团结至新都区)由南向北纵贯全境,沙西线高等级公路(成都市沙湾经团结至唐昌,目前已经通车)由东向西横穿本镇,是本镇通往成都市的快速通道。全镇幅员面积28.8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总人口26500余人。镇人民政府驻地太和场,历史悠久,解放前是郫县四大集镇之一,川西平原着名的水码头。因成都市的母亲河--府河起源于镇内的石堤堰,故又称府河第一镇。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位于团结镇北的石堤堰,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石堤堰已不适应灌溉和防洪的需要,1998年由省上投资新建的石堤堰水利枢纽工程是川西着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将来自都江堰的柏条河、徐堰河(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汇集后通过节制闸向东分流成毗河,向南分流成府河。毗河(主要功能为:汛期泄洪)流经新都区、 青白江区,至 金堂县注入 沱江;府河向南流经成都市区、 双流县,至彭山县江口镇注入岷江,全长约150多公里。

  团结镇是川西地区的回民族聚居地之一,全镇有回族同胞300余人,早在十七世纪中期就移居团结镇,为团结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始建于公元1643年的 伊斯兰古寺--团结清真寺,是四川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来自 巴基斯坦、 英国、 印度等国家的穆斯林外宾也常来参观。长久以来,由回民制作的清真风味太和牛肉是本镇着名的特产,在成都及周边地区都享有美誉。国画大师 张大千先生故居(1941年--1946年),位于团结镇永定村。上世纪四十年代,为躲避战乱张大千先生经尹昌恒(曾任四川 总督)介绍来团结镇钟家院子居住。当年,大千先生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蜚声中外的名画,民间还流传着大师卖画济贫,与民同乐的故事。着名学者、书法家丁季和先生的故居(1994年--1999年)位于团结镇府河顺街。镇内有300年树龄的参天古榕树4株,高25米,其中最大树围达8米,树冠面积300平方米,是成都市周边最古老的榕树之一。(部分节编于百度)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张大千在四川的永定故居初考闻要

 

  大千先生在祖国内地逗留居住画画所在遗址非常少,早年永定村内大乡绅锺先生热诚邀请大千先生到钟家大院居住将近年之久(1941年--1946年)。他曾与家人在这个幽静秀美的成都平原乡郊生活、创作很久。现在虽然人去屋废,有幸的旧居大体结构仍在啊!我到大千居故地后,仔细查看了许多土木细部,并在考察薄上登记拍照,比如门板、木格窗、墙面、栋梁、灰瓦等等。

  据研究有关民国史料分析,当年张大千在中共解放大军临锦官城下的前久,从1947年至1948年间,正是昔日国府要员张群,四川接走张大千及家眷去台湾的。」

                                 2017年4月6日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生命的起点
后一篇:春色何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