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烽
我熟知的周老周韶華先生,他在現代繪畫中是追求大氣的。他認為,古人的“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他看過我的篆刻章印和水墨畫作之後認定的題解是:“猶言藝術的風格、風骨,情緒體驗的強度,表現的慷慨與靈敏,靜受性格的控制,即以氣質為體、以氣為帥,形而後有氣質之性。”足可見周老大氣之所在了。
今天又怎樣來討一種什麼藝術上的說法?比如印象畫派,說實在話沒有這個問題。心氣,覺得夠了就夠了,它沒有法的,我喧泄個人的情感,按照他自已的理念行事,材料上我不在乎,但是可以用各種手法去表達。到了一種不欲矩的境界。沒得規矩了。規矩在哪裡呢?規矩在心裡面。我個人認為,這是我的藝術法度。
我原來也搞了一段時間的潑彩,要問我怎麼畫的?我怎麼跟你講呢!這都是現代構成的東西,比如色彩啦!構成啦!流動啦!油彩啦!這是一種非常自我的內心感應。每個藝術家都是不一樣的。
周韶華先生他在追求現代構成過程當中,他在全方位關照宇宙觀,他所追求的東西已經成熟大氣,我個人認為在潑彩方面,他都能夠把自已的心相反映出來。中國畫的傳統元素上,可能很難得去表現。我覺得陳帆又川現在他這樣的表現,就是走自已的路很好。
我認為,中國畫是按照自已的構築在發展,我是尊重各種表現手法的藝術家的,無論他們是怎樣的表現方法和追求,最終還是要看藝術家的文化背景,這個很關鍵。不是說你能夠去表現或者要求別人去追求什麼。因為,個人的文化修為影響個人的獨立表現。比如節奏、音符的流動在你畫面中的出現,那是意會其中很微妙的東西。
現在很多繪畫節奏韻律感不好,這樣的話,我覺得就會在繪畫中少一點東西在裡頭。所以,講到文化內含,真正很少有人去追究。而多是追求一種表相的形式上的東西。所以,不管你用甚麼手法來表現,一定要增加一些文化內含。我覺得不管你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講究記憶的。沒有能留下記憶那就是修為不够所致,文化內含不足所為。
任何東西的表現都有不同的方式。表現到最後在拙和巧之間,都不是說一定要按照你過去的思維模式來決定。又川在這方面是做自論,在這一點上很難得。陳帆又川的繪畫,有楚國人濃重的神秘和熾熱的浪漫,所以很難得!陳帆又川的繪畫藝術,已超越了繪畫惯常運用的有痕技法而逹到人為去痕的高妙,而我認為更沒有可比性。
2015年9月6日深圳
詹志烽:李可染大畫师弟子、資深知名篆刻大家和繪畫大家、中國大山廻響畫院深圳分院副院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