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闗於徐志摩和林徽因

(2016-07-17 10:10:47)
标签:

历史

良知

平等

人格

尊严

分类: 隨筆


闗於徐志摩和林徽因

觸摸徐志摩的靈魂

 陈又川

你要發見你的朋友的,你得有與他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你的真,你得給你自已一個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一個地方(地方一樣有靈性),你也得有單獨玩的機會。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她的長髮象棕黑的馬尾她的面龐象十五的滿月一對深沉的眼睛對我說要在那遙遠的地方相約。

——行未《艨朧》

 

  五月移別上海時,我還跟朱紅影去尋過徐志摩的故址,紅影是我在滬上的好友,他深知我的心思,因為我要北上進京了,便不停頓的拉著我到處跑,去了許多中國文化名人的舊居,有的就在市里各區的某個街弄,有的還在郊縣的某處。難得紅影一片真情,紅影深知我的所想所尋。紅影,你還好麼?知你在一家叫artliker藝術批評雜誌作特編,入了你的心門,為你的靈肉舒展高興。

  高興,我麼?他呢?每每當我們奔行在大都市的街弄中時,我瞅見的是他那雙堅毅而充滿憂鬱的雙眼。他的內心他的經歷,我至今都無法窺視分明,但他對我的真他對我的誠和那深味著的上海灘的情,我會記住他一輩子。徐志摩,徐志摩的舊址在哪兒呢?我急迫地催問紅影,眼前是夜幕將臨的一個繁鬧喧騰的多層高架立交橋聳立在我們的面前。

  紅影無奈的用手不情願的指劃著,我知道他為我最終沒見到志摩舊居而抱憾。我們靜靜的站立在一個拐角的街沿,靜靜的瞅著那巨大而紛撓的新時代交通要衝,我滾動的心卻沉沉的墜落在高架橋下的硬硬的路面上,仿佛在聽在尋巡著一種早已熟悉的聲音……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戀愛,容不得戀愛!

  披散你的滿頭髮,

  赤露你的一雙腳;

  跟著我來,我的戀愛,

  拋棄這個世界

  殉我們的戀愛!


  我拉著你的手,

  愛,你跟著我走,

  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

  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

  你跟著我走,

  我拉著你的手,

  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

  跟著我來,

  我的戀愛!

  人間已經掉落在我們的後背,——

  看呀,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無邊的自由,我與你與戀愛!

 

  順著我的指頭看,

  那天邊一小屋的藍——

  那是一座島,島上有青草,

  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

  快上這輕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夫庭——

戀愛,歡欣,自由——辭別了人間,永遠!

(徐志摩:《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辭別人間,為什麼?這淒悲而喊般的憤言,衝破堅硬的鋼筋混泥土巨大的預製橫板在虛浮無聊的浦江上哀蕩……

  我想起自已寫的一首詩:

  遠遠的   

  騰空

  一陣陣

  灰砂煙

  久久的

  漫布

  一片片

  紅塵土

  飄舞

  那赤裸的

  男孩

  狂奔著

  身後

  便留下

  無垠的

  夕照海

(陳帆:《夕照的海》)

 

   那男孩不正是徐志摩麼?他把真獻給愛愛把真回報給了他。只是在辭別了人間以後的永遠

 

2008年12月25日


探望林徽因人生若只如初見

                                        陈又川

脫開現代都市的高廈街區囂燥行走在舊有的胡同裡仍可感到一些難得的寧靜那點滳的殘痕在殘院花徑間或已長成綠蔭大樹的秋果垂掛著讓你停下步兒來張望顧盼不免會想些時代久這的故事北京與上海一樣文化名人留下的故居舊址仍然依稀可尋。

近深秋了栆兒柿兒和其它的秋果還能在胡同深處見到它們的芳影一切都大不同普日的濃烈然而一磚一瓦或薦殘牆院內的果樹伸展著老邁的身軀仍無法掩飾自已個迎爭生命的不屈。地上己有片片滾動的落葉,秋風已涼多了,吹在面脥上便覺著香山的紅葉該登場了。

突然間見一時尚少女擦肩而過由不得側過身子瞅她漸去的背影消失在胡同的盡頭我下意識覺著這青年女子的步態好像年青的林徽因似的讓我思忖不甯時光時光真的太不過思尋了這遠去消失在我眼中的女子怎麼會是林徽因不知辰地我的雙眼潮潤起來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深味是苦是甜都無法說清天色蒼蒼茫茫是北京的秋色一大群鴿子從那邊的果樹梢間飛速騰空越起在我的頭頂上空盤懸飛舞這當兒心好依拉回到久遠的那個年代……

人何以要活著人怎樣對待愛情與友請這兩個命爭不休的話題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喧鬧了百年不止可人活著總在為命爭厭擾困撓我漸漸進入一種不能自我言說的孤單便轉折返回了住所在書案前我在靜思看望一下林徽因吧她或者會給我們解答這個問題。是關於些什麼?是想再一次應證林徽因的新女性形象,林徽因的愛情與友情和她在文學上的成就。

近幾十年來文化界和影視界的不學無術的炒作者竟把林徽因歪曲得不成樣子那真實的林徽因是一位怎樣的女性

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介紹說在北京有線電視臺播放了20集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劇情是詩人徐志摩的兩次婚姻以及同我母親林徽因之間的所謂愛情故事’,這個愛情故事完全是虛構的。徐志摩去世時我年紀還小,但作為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女兒,我很瞭解徐志摩同我父母之間關係的性質。徐志摩是我家兩代人的朋友。他曾經追求過年輕時的母親,但她對他的追求沒有作出回應。他們之間只有友誼,沒有愛情。因此我不能忍受像這部電視劇這樣胡編亂造,將一個虛構的庸俗的愛情故事強加給她。林徽因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綜合影響的一個新女性,既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又有詩人的超脫氣質。她的思想非常活躍,擅長用語言表達觀點、感情和情緒,有時很鋒芒。她待人真誠,從不矯揉造作。她的靈魂之窗是她的眼睛:清亮靈秀,有深邃思想的光彩。

我很敬仰林徽因對待人生的態度,那是畢生在求真求實的人生態度。我也很理解林徽因對待愛情與友情的分寸,那是她畢生所信守的誠與度的分寸。我同時敬佩林徽因在文學上的造詣和情感的真純,那是她畢生追求為夢和心靈的抒展。

當今的時代大不同昔日的時代了但人格的完善和學養的修行都是不會變的。我之所以敬重林徽因,首先是因為她做人的聖潔和真純,從始至終都絲毫沒有變過。人品和人格是永運不可辱的,這就是被稱為才女的林微因的可貴可敬。清華大學對她的評價是:林徽因,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知識女性,她的家庭出身和敎育背景使她的價值觀和感情方式傾向于西方文化。她的父親林長此和她的丈夫的父親梁啟超都是新派人物,對於西方文化有深厚造話。她從小在敎會學校讀書,不僅只是學得一口流暢英語,而且是一整套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說她是一代才女,也只是說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變革和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創先的時代氣氛,解放了她的才華,使她看上去那麼輝煌和那麼幸運。林徽因身上當然有中國文化固有的傳統,因為她畢竟生於斯,長於斯,用漢語寫作和思考。然而她的感情故事是西方的,而感情故事是一個人最深暴潛在的故事,理解這些背景,對於把握林徽因的文學創作有很重要的意義。

林徽因是卓有成就的建築設計師,她敬業一生是有口皆碑的,而她在文學創作上是一種個人化寫作女性主義寫作。清華近代史家評介說:這就是說林徽因當年創作的作品,在今天不僅沒有過時,而且獲待了輝煌的生命力,甚至是個潛在的榜樣。而林微因的文學創作主要集中在詩歌上。

談到詩就要聯繫一個核心的追求所在的問題,臺灣詩人餘光中是否也有這個的問題,他一生已寫了上千首詩作,他說這個就是鄉愁。餘光中評介說:林徽因的詩也有這樣一個,我以為這個就是抒鳥一位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新女性在愛請中的體驗和戰長,從而探索愛情在生命中的意義,詩在人生中的地位。據清華校園史料有關林徽因的記載,林徽因曾在一些通信中談過不止一次,她說:人活著的意義,基本的是能體驗情感,……一卜卜!公一,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評介者說:她還說她的作品必須是從她的心坎裡爆發出來的,必得是迫切需要表現她才寫的,是她所發覺或熟知的,要麼是經過思考才瞭解到的。所以這些理會與體會,在今天都應得到明確的肯定,而且這也是深入理解林徽因詩創作的價值所必須的。

 

                              2009年10月17日

林徽因她仍在靜靜守候

陈又川

  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在幽冷的山泉底/在深夜的松林/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林徽因

  今晨掀簾望天色飄雪了這是今冬北京的頭場雪啊。我覺著心滋潤了,很柔很淡,那是我喜歡的。這雪好羞,零零星星的,象羞澀冬姑娘的臉。我問自已,你為什麼這樣瞅她?我揚起頭來,像是對自已說:這樣才好,是我最愛的。

  今天是什麼日子?農曆戊子年十一月十三了,人,總在算日子,我把林徽因的詩稿翻著,心裏的那種追尋的,是逝去的,那麼多美好、期盼日子的美好,就如同那零星的雪花麼?看著她的詩,心就如那飄灑的雪花。

  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輕彈著,

  在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頰邊泛上了紅,

  靜聽著,

  這深夜裏弦子的生動。

  一聲聽從我心底穿過,

  忒淒涼,

  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

  太薄弱,

  是人們美麗的想像。

  除非在夢裏有這麼一天,

  你和我,

  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林徽因《深夜裏聽到樂聲》

 

  憶念像是伴著幽幽的樂聲在她心底彈跳那樣婉約那樣真切又那樣熱烈。我突然的決定,今天無論怎樣要去看看先生了,我的心已在零零星星飄起了桃紅般的雪花……

  桃花

  那一樹的嫣紅,

  像是春說的一句話:

  朵朵露凝的嬌豔,

  是一些

  玲瓏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勻的吐息;

  含著笑,

  在有意無意間,

  生姿的顧盼。

  看,

  那一顆顫動在微風裏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邊,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跡!

            林徽因《一首桃花》

 

  讀完先生這詩總覺她那柔美爽朗的微笑在靜靜灑下的零碎雪花間閃現靜靜的內心淡淡的生命我為先生這摯愛所感動。風華有電活來,說要過我這邊來,那好正好,我們一起去八寶山陵園探望先生林徽因。

  天色那麼陰沉,雪像是止住了,為何要羞躲?地面薄薄的濕潤,我的心也似那薄薄的濕潤著牽念著遠方的至愛和近在咫尺的先生。我們相伴而行,風華是那麼純真,孩兒似的會手舞足蹈,我靜靜的走著,我在這陰暗的閃射光中尋著松柏的林間,數著瞅著一座又一座的墓碑在尋我先生……

  陵園悄然無人,風華早已被這肅穆的氣氛感染,靜靜的緊跟我一起,我們在找先生林徽因。我們輕輕的走來仿佛見到她在不遠的松林間輕輕的獨語……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樣個去處?

  是這渺茫江邊淡泊的天;

  鄉愁,是這許多說不出的寂寞?

  還是這條獨自轉折來去的山路?

  我的眼睛開始濕潤著,我們己默默地走近了先生林徽因的墓前。我好象也隨著這寂靜的心流在輕輕的獨語……

  十二月的天宇外是怎樣的去處?

  是這混沌世界無望的天;

  是思愁,是那許多說不出的傷憂?

  還是從這林間轉折來去的歸宿?

20081210

(注:文本中有插圖)

 

 

暗隨花神賞天涯 任憑世道再汙塗

 陈又川

  林徽因你愛那四月天。我何嘗不是?可你說的是昔日的北平麼?今天的北京怎的還會有你說的那四月天?我在京城總不是個安分固守的人,瞅著月份牌數著時辰的免不去盤算。  

  今兒個幾兒哪?明兒個多咎哪?林先生的社會怎麼會有眼下這麼便當快捷?腳根兒忍癢盡了,二話不說,無論飛的跑的只管去奔,拖起簡單的行李就奔那該奔的地兒。天涯走盡了也不覺累,可天涯怎麼也走不盡,心卻早蕩盡了。   

  其實,南邊早鬧春了。四野一展嬌媚的春容,讓觸摸她的人兒,個個都癡色迷了心竅,怕是瞅著了美人兒似的不忍離去。春日春陽春綠透著爭豔的百花,使命兒似的綻放,你憑著氣兒去瞅去品,哪哪兒都有醉心傾慕的姿色讓你神魂顛倒不覺春來早。   

  南邊的地域闊得很,因了溫差的待別,什麼奇花異草都有,愈是往南走,那百花爭秀的勁兒味兒才愈濃,就覺著跌進了香閏玉宅的脂粉窩,讓你眼花撩亂掉了神兒似的忘了回家的路。

  既便是這樣,當輪回轉折而進時,漸漸的此起彼伏的隨著花神揮袖般的由南而北的牽著柔順溫存的春風,攜著千姿百態的花嬌兒灑滿一片又一片的大地,惜著熙熙春光一程又一程在角角落落盡心盡意展露出豔麗多姿的風采,脂髮粉散的百花就在白雲綠水間奉獻出了它們各自應有的雋永和至美。

  你捨得去踏春,那情懷的舒展舒舒嫋嫋的,讓你在綽約秀雅的花叢中,賞盡人間的甜美。我一直在尋覓這大自然中的至美,那純得實的給予是一種真切的奉獻,沒有虛幻而抒盡無私的自我,葉兒蔟擁著花蕾,含苞待放的期盼著暫短而華麗一生的到來,等待著像一道驚天動地的閃電,亮放於天地間將畢生眩麗無遺。

  歷經千古多少文人墨客詠花成癡,字字醉於粉蕊而淩霄,聲聲呤於魂魄而颯昂。那百花便多了別具一格的風姿便添了耐人尋味的容態,都像是化著了活脫脫有了魂魂的花仙子,讓多少寄情於思的人兒淨了心回還了人間真性情,與花相戀相愛相親相傾相溶,瞅著的是心境中那戀戀淨沏的一汪碧水,縱使邪惡污濁的人世昏沉也阻擋它不得。

  春花匯成翠濤千疊浪,心花化著真純萬縷煙。賞花人說,這般的好個春似年華的光輝帶來的吉祥,這樣的花容美似歲月的華麗給予的恩惠。

  春風且伴百花住,

  一抹靈光齊爭榮。

  春將拂離百花殘,

  點點滴滴浩然中。

    

  這世間的百態最以人態虛假貪私欲為惡醜,因其偽作劣跡連花草都遠遠不如。一踏行旅多愁緒,賞花人又說,還是花最美得真還是花最實得純。觀世態羞恥。造謊言羞恥。這等人者終日勞心費神甚而喪心病狂不像是人,花兒倒成似正人君子的像個頂天立地的人兒了。傾慕。

                                 2009年3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