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洛朗桑是巴黎艺术界的一朵耀眼的玫瑰。在20世纪上半叶,她是改变了艺术流向的“野兽派”和“立体派”中的一员。年轻时代与聚集在巴黎的落魄画家、诗人们交往密切,诸如马蒂斯、毕加索、阿波利奈尔等,并深受他们的影响。但玛丽•洛朗桑又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她在巴黎那风云变幻的艺术天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学视域。经过不断的探索,她的作品逐渐摆脱了早期“立体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出众风格——那种在艳丽妩媚色彩中透露着淡雅高贵的气质和画幅上仿佛被蒙上一层神秘薄沙似的极富抒情韵味的独特标记。
她的自我独立性使其作品超越了那个时代的限制,并且发展了属于自己的富有女性特点的抒情性风格,她在画作中找到了一条明亮、轻柔的、极富敏感性和灵气的特征之路,充分体现了她作为杰出画家背后的那个具有前瞻性和被赋予了直觉激情的女性的魅力,表明了她是一位独具明慧心灵光芒的人,并能将这一内心光辉隐藏在经过审慎选择的色彩暗示里,将宁静与深邃隐约地流泻在一种被装饰化了的纯美的氛围中。无疑,她的作品对于巴黎画派是一个全新的开拓。
综观玛丽•洛朗桑成熟时期的画作,与其说她的作品有“立体派”的影子,不如说她更多地受到“野兽派”的影响。说她是“立体主义”画派成员主要是因为她的创作与活动年代正好处于“立体主义”鼎盛时期,同时,她也与“立体派”成员关系密切。但是,对她作品基调进行分析,从中不难看出马蒂斯要比毕加索对她更具有影响力。
她在作品中对造型的处理常常简练、明快,线条流畅和富有韵律感,大多运用了平涂法,将人物、场景作为一种平面装饰,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但并不像“立体派”那样将物象进行扭曲、变形,也去掉了古典绘画中的光和透视作用,而仅仅强调在主题表达中展示色彩的音乐般美感,将纯净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以寻求一种富有变化的和谐性,犹如诗歌中的韵脚和节奏变幻,带给人美妙的体验和视觉享受。所有这一切似乎与“野兽派”热衷于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采用线条勾勒和平涂绘法有着深切的关联。
她早期作品中人物神情忧郁,背景色调也较黯淡,表现出人物自我迷恋的倾向和陷入一种深思状态中;如《持扇子的女人》、《化妆的女人》。逐渐,这一忧郁神情被一种平静所取代,色彩也相对变得明亮些,人物仿佛处在沉静的自我冥想中体会内心的诗意,这一倾向与自我迷恋稍有不同,只是易以让人错觉为迷茫;如《读书女》、《戴黑白相间羽毛饰帽子的少女》。
到了成熟期,色彩似乎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它对主题的提炼达到了高度意象化的境界,将人物形象的处理和画面的构图统一在色彩感性中,传导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梦境化的美感。《美惠三女神》、《狄安娜》在大片的绿色背景中点缀上女性服饰的粉红,在宛如湖水般清澈、明静之中流露着温婉和奢华,使人物形象更具有轻盈和优雅的仪态,展露着安谧、宁静的气氛,令作品在知觉层面上有着不易察觉的持久的冲击力。《持玫瑰的少女》、《吻》、《三少女》等作品中人物神态明朗、体态柔媚,但在这些相似点上每一幅作品又有着色彩的不同变化,而每一色彩的选用都显露出她微妙的内心情致。在她作品中,所描绘的具有动人容颜、婀娜身姿的女性形象上都附有羽毛、轻纱、花朵、丝巾等饰物来作为她翱翔柔美梦幻的翅膀,她喜欢用粉红、钴蓝、灰白、青紫、湖绿、柠檬黄等轻快而鲜丽的色彩来谱写她的华彩乐章,这一点如同阿波利奈尔的诗歌一样使作品充满着斑斓内蕴和深情意味。她的作品在当时的巴黎独树一帜。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202.jpg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915.jpg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773.jpg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960.jpg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849.jpg
http://www.ms.net.cn/ms/mingjiameizhan/UploadFiles/200603/20060315152913569.jpg
此文来源于美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