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黃藍」在香港張揚藝術:窺視政府對本土藝術的態度
陳帆(又川)
2016年2月27日下午我本人應本土畫家馮祺先生之邀,在港島中環大會堂出席了《魅力紅黃藍----畫展》開幕式活動。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何紹新先生、法國駐香港、澳總領事館文化、敎育與科技領事Anne Denis-Blanchardon女士等位剪綵。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講演。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和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何紹新先生。
此次畫展有本土畫家參展,他(她)們是:王嘉嗚(Adrian Wong)、黃燕裳(Celeste Wong)、李子木(Christine Li)、黃潔萍(Christine Wong)、蕭淑君(Clara Shiu)、王懿珩(Daphne Wong)、甯秀萍(Eliza Ning)、梁逸姝(Esther Leung)、黎翠兒(Fion Lai)、陸笑瓊(Flora Luk)、謝宗融(Harry Tse)、楊麗貞(Ingrid Yeung)、翁婉貞(Janet Yung)、陳嘉賢(Leo Chan)、陳美華(Maggie Chan)、李靜華(Margaret Lee)、餘美施(Maria Yu)、盧以琳(Megan Lo)、王敏懿(Melosa Wong)、李鶴紅(Sandy Lee)、陳德梅(Shirley Chan)、鐘季殷(Shirley Chung)、李黃曉琳(Stella Wong)、李寶中(Susie Lee)、周可晴(Tiffany Chow)、葉嘉寶(Victoria Ip)、溫慧雲(Vivian Wan)、潘泳芬(Winnie Pun)、願烱(Yuen Quing)。
其中包括作為特別嘉賓的馮祺(Jolans Fung)先生和作為此畫展的領軍人物何紹新(Sun Ho)先生,他正是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另外一位劉展鴻(Lau Chin Hung)先生是HKPCAA海外榮譽會長及陸潤城(Luk Yan Shing)先生,他是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副會長,共三十三位。

本人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

本人與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何紹新先生。

何紹新作品。

何紹新作品。

何紹新作品。

何紹新作品。
因為得到法國駐香港、澳總領事館文化、敎育與科技領事Anne Denis-Blanchardon女士代表法國文化部的支持。很顯然,從香港政府曆來對國際藝術坊間的支持,重點無疑要對香港公眾文化發展有益作為決定性前提。
在本展開幕活動其間,我特意禮節性拜會了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和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何紹新先生。並認真傾聽了倆位的講演。
王英偉先生的要點,開章明意首先談到在香港做藝術是很難的。但他傳遞了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對現行文化拓展事業的認同與新的拓展計劃。我注意到此次專項藝術展示活動,明顯獲得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的肯定與支持。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作為一位有學識的文娛業實業家而受聘於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殊榮是政府拓展本土文化發展的合作模式。但如何讓在任的王英偉博士知了更多的藝術業抑或還距離介入公眾藝術的多元發展,本人認為仍須努力認同才有本土文化發展有的放矢的效用。為此,我明確向他表示,欲與其單獨會深談的意向。我本人表示將會擇日專程拜訪王英偉先生。在場還有香港藝術發展局策劃及文化交流總監麥蓓蒂小姐。她告知:將與其直接聯絡並安排具體會晤時間。
何紹新先生,他作為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的會長,是本次畫展的領軍人物,他的要點,實質上是在推廣「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這個民間藝術團體的品牌。他的宗旨非常明確:一個香港和巴黎兩地藝術家交流的平臺。故期待繼續獲得法國政府和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的必要資助。

我與兿術家馮褀先生。

馮褀作品。

馮褀作品。

陳帆(又川)綜述:
(1)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過往過於窗口程序化。所謂「窗口程序化」是太過典樣而不具備更加務實的靈活的民間藝術團體的扶持。當然,「香港巴黎當代藝術家聯盟」這個民間藝術團體是一種模式。但不止有這一種涉外又顧內的所謂雙管其下的模式。西九龍文化M+模式仍須擴展推廣,要放為精英藝術推廣與交流的更靈便多樣性。
(2)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繁覆管理機構也應精兵強勢,機構重疊現象是阻礙香港擴展文化交流與藝術推廣的弊病。
(3)香港政府文化管理機構的反省與當檢討克不容緩。
2016年2月28日沙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