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内外
(2015-02-16 09:30:43)
标签:
情感生者死者鲁迅世间 |
分类: 隨筆 |
大門内外
陳凡
太虚境话
24米之遥。我静卧不得眠,似睡非睡,桌面台灯远置微映。窗外偶有阜成门大街车灯闪亮掠过,夜幕婆娑,又听邻间幽幽频传民间丝弦,如泣如述,周边万籁俱寂,唯思感依稀朦胧,渐化境入太虚界……
我者:先生不必客气,您的教诲牢记在心了。
智愚辩俗
智:让我叹息啊!世间之人,明知有害的,为何仍要去做啊!我常见他(她)们不悔悟,令我久生切肤之痛哦。
愚:你只是个旁观者清罢了,我连想都不去想,还管他们奈何?你见到了,又能怎样?你能解救他们吗?
智:我虽比你多明世理,也只是看得清而己,若能解助贪欲之人,老实讲我也是无能为力的啊!
愚:你都不及我啊!你明白许多世理又有何用?连着你的善心,化着五彩的皂泡,消尽在空气中吧!
智:你言差矣!人善为本,洞察社群邪弊,多些呼吁,也萛量力而行了。我虽然不具解救众生的神通,总可以劝戒说由,听者自然会有奏效省悟的机会。
愚:我虽愚痴,却巳贪欲之念,你信吗?
智:信与不信,也由不得你说。个人举止,多受私念所制。真实观照如何?各人自己扪心自知。
愚:照你说法,人贪欲之行多是明知故为了。
智:恰恰是自知不明者众,你在误解我的本意。明与不明只在瞬间,前前后后难分界别。
愚:我乃低能之人,你讲这番道理是何意思?不讲倒罢了,吐出口来胡涂死我!若你不言此语,我只想自解自救,以达自得其所而获其乐。
智:好一个自得其乐的理想拥者!你怎样自我解救?你又怎样自得其所?再怎样自得其乐?
愚:做好自巳,便是本份,他人之事,自由各自扶择了,说也无用。其实,自己解救不成所乐不得,何以助人?你自巳不也这样吗?说了做又不成,岂不空谈?你是智者,何连我不如?
智:不必慕高比低,你我本无高低之别,只有明与不明之分。你主张自解自救,便是欲。欲源根于隐藏你内心的私念,源私起因,私欲便滋长贪邪之果,就这么只菅自已,你怎如我明?
愚:照你所言,自我解救,皆终属贪邪之为,岂不叫人自守待毙丧失生机?若人人如此,这个世界还要它做甚么?
智:你言差矣,终不了悟执着之害,故乃迷失了人本的悟谛而随入欲私的障围中不得超脱啊!
愚:我是凡夫肉身,何不起欲?人应行善贤之道不错,人多有贪欲之行也不为怪。大千世界,人皆食五谷杂粮而生,哪有绝对纯净的圣地?不干不净人生息处境。你说我执着于欲,无欲何来求生?依你说法,忘我才可有我生途,岂不笑人?
智:我没有迫你,你既然不明,只当我对牛弹琴了。
愚:其实,你我所以不得要领,恕我直言,你太执着于理了!佛说,万事皆空不可执着。理而执理也是一种欲,难道你不是也执着于欲之中了么?
智:说你不愚,当应受之。其世间有情者所涉一切,皆在欲中。故说,涉世发欲,欲不知欲,所谓梦欲都是假话。亦故说,有欲无欲,指在瞬间,人起心动念皆在欲中,所谓忘我,是将本我化成“他我”而成异我而为。
愚:人非草木,但人不如草木。生生死死如同生生灭灭,脆弱得很。人反而多了思维,就更加的脆弱。所以人那俗不可奈的哇性,连草木都不及啊!
智:指对人而言,俗不可奈是有分别的,怎好一视同人?
愚:你言差矣!有分别绝非智者,无分别为上智者,有分别岂连我都不如?其实,所谓君子与小人之分才是愚痴之见,何称为君子?又何贬戏为小人?都无可细明。孔子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孔子竟把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可见孔子也不是甚么圣人!若不,何以有如此劳重的分别之心?所以说来,孔子也是起欲之人。欲为俗也!欲生俗念即添择障,障阻心智必断误,得不清不明识。故,孔子也是个俗不可奈之人。
智:吐此狂言辱我治德崇礼之圣贤,要深受罪孽之果的。
愚:哈!你等居然也会有如此执重的分别心,世间看世由理万千夲属自然,若顺你者存逆你者亡,你何以大度容世?你又怎可称智?人有大家言,水有静动缓急,太阳都有黑斑,人怎有完人?圣人也是人,批点不得么?
智:人有命争之搏,见识偏执而负搏;人有无常之苦,妄念痴贪执失亦负搏,即可谓欲海沉浮,人生苦短。人生顺逆不可测,为生得失不可估,非我能自主顺逆存亡,若终做妄念思,不做实在为,不是迷途失落者才怪!
愚:这番话倒是有些道理。妄念思和实在为其下头都源于欲。人之食色性为最大欲,阴阳和合生命之需,纵观历史不论中外,阴阳从来未调和,故生命之需就成了麻烦。人类至今奈何混沌?皆因人之杂欲夺了大欲的真谛。
智:你以为大欲的真谛倒底是什么?
愚:世间阴阳和合,如同日月相映、昼夜相契。古代中国二元宇宙观的基本法则即是:阳,代表天、日、火、光和雄性;阴,代表地、月、水、云和雌性。相互作用、变化和更新终戏宇宙永恒的基础。这是一种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阳衰归阴,阴盛轻阳。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即表述了:右半边含了阴的萌芽着阳,左半边包含了阳的萌芽着阴。而男人和女人是这一宇宙概念的人类形态的体现,男女双方都需要阴阳交感,体记了阳的定律和男人需要女人,为阴气的载体,以便传种接代,在后代身上完我自我,得以永存;女人需要男人,以便阴阳交感,达至受孕。男女双方都需要阴阳交成M,因于此性的结合成为人的基本欲,这就是大欲。而大欲的真谛是男女的天缘巧合,天缘是天意,巧合是缘机,如此而已。《易经》六十四卦,内中的第六十三卦既济,意思即是完成它是性结合的象征,用八卦的符号来说,它是由两个符号重迭而成,上面一个”十坎,卦形为三,上下两阴爻中间一阳爻;下面一个叫离,卦形为三,上下两阳爻中间一阴爻,坎代表水、云、月和女,离代表火、光、日和男。所以,既济卦所指,表现了男女之间的完美交融。这才是人类追求的境界,无欲可否?无欲非也。
智:我真惭愧,竞不知你有如此高深的人生见地。照此说来大欲才是—切人欲的天平秤,大欲不解,它欲终不平解了。
愚:哪里是我的高见?这是先贤早已透彻的悟见。男女之别由天定,故天下男女相互吸纳是天下阴阳之道合,男女相体不协而错乱,是违了道法自然的法则。因此而断论:天下男女不可以杂思邪欲而交同,应顺其自然自在组合应不可条定心框制阻顺随。孔夫子大致很不满意女人的不听活,所以斥为“难养”,该多么的小肚饥肠!我不知他老人家在世时,是否受到女人的苛待,所以才积怨深沉而不以悦乎?
智:人必有生死定律,情必有得失几何。孔夫子得圣人誉,也总归还是血肉之人。他认定女人“难养”,是从世之通规积下的断语,细想之下不可说没有道理。孔夫子大概是在提醒世间之人,女人属水性扬花的情、性错乱之人别,若不约法三章,仼其乱性,这个世界还成什么体统?
愚:男女有别的确不假,但孔夫子轻视女人也是人的通天之理,就违了天缘之律,完全是他个人的偏见,他千年前的主观评批,却误导了中华后人。所以,中国的女人千百年来,深受重男轻女的危害尽受重压不得翻身在上。人虽与动物不同,其性事交合却大同。深知这“为本”的原都是很封建局受的,其实在今天人看来,男女之间的和合平常得如同饮牛奶,早巳远远超过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生殖价值。其实,大欲的基根是男女性交的欢悦带来护守生命之乐趣,当今俗人都追求的性爱即是性交带来的欢愉爱恋不烦,所以才叫做爱!延绵绵的诱惑之爱河永不止流啊!
智:哎呀,了得!我顿觉愰然一梦初醒,好像死过翻身也变成了挺挺在男人之上的当代女人了。听了你的诸多高见,才知自已是只井底之蛙,真成了远不如你的大愚痴了。
愚:您客气!
生者与死者
生者即生,死者即死,生者与死者在阴阳界边相逢。
生者以生示强,显露出如日升时分的壮丽;死者以死服衰,显露出如夕阳时刻的垂落。生者对死者充满疑惑,便摆动着有力的臂膀,笑道:“你何以如此苍白?让我看到黑暗中被诱惑的你,那么凄苦无助。”死者无力地抬头望着生者,用已失去光彩的眼睛注视着这位年少的英后,便深沉地答道:“我无谓凄苦也无谓无助,我已走完自己该走的人生之路,我将要去我该去的安息国了。”
生者惑然:“难道你不能像我一样再生么?”
死者答道:“何为再生?人生一遭那是生命中的一段最灿烂的跃动,那仅仅是仅有无二的跃动而已,哪有再生?”
生者应道:“我感到浑身的力量在勃发,只觉得那精力的无限会使我永远年轻。”
死者笑道:“你错矣,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生生死死往复的经历,一切众生都无法逃脱,如同我一样的死,也如同草一样的灭。”
生者问道:“死与灭是什么?对我有何作用?我丝毫也没有这种感受,何来的死?又何来的灭?”
死者答道:“死灭乃生生万物的归宿,若没有死灭,何来生生万物的勃发?”
生者不解:“勃发动源发自我身,乃天地孕合之力,即是有生俱来的,当应无穷无尽为我灌注,怎会与你相比?”
死者笑答:“后生差矣,天地造合乃是循序渐进的造次。不错,你正兴旺之初,还会有旺盛之期供你受用,然而,你乃血肉之躯,如同树苗助长,成材盖荫之时便是顶盛的极至,往后而言,恐怕你也会步入衰弱之期的。”
生者应道:“不要吓我,我乃天地之子,天地之永恒怎会薄待我等有如此下着?”
死者答道:“稚嫩的后生啊,你怎懂得何为永恒?告诉你吧,生生万物乃至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终不会有什么永恒的道理。生生万物,有情者必死,无情者必灭。所谓永恒,仅仅是人类的主观期盼和美好愿望而已,人是天地化学的产物,血肉之躯何等娇脆。如此而言,何为化学?这就告诉你,好生善待自己吧,牢牢记住化学变化的永恒。对了,这变化才可称为永恒的定律。人生在世其实暂短如瞬间,血肉之躯终经不住岁月的磨砺,当你如同我时,终会明白生与死的真意,你也会在阴阳界边告诫新生的后生者了。”
生者有所悟道:“照你看来,你我并无分别,仅仅只是经历人生的时间不同罢了。”
死者欣然:“对啦,无疑是这样的。这道理能让你领悟,实是幸事。你我有幸擦肩而遇,要算是天地给予你我的机缘。所以,既然心灵相通了,便要给你多说几句。”
生者感叹道:“的确,我已自觉体内的化学反应在促进我成长,按你的道理,成长期的有限会对我产生何种的利弊?”
死者应道:“无所谓利或弊,人生之路都是每一个生者自己走过来的,要说利弊,这都是生生者自己制造出来的。人本善,是天地给予你的恩赐,可人行恶的产生,便绝不是天地所赐的。那是人为自己设置的圈套,故你要明白,恶之源乃是人之私欲所炼,你若要善待自己,便要去善待别人,这恶欲便不会侵染你。若果,将会有无尽的欲苦会煎熬你,这样你的恶运与你相伴来了。”
生者问道:“你指的恶运,到底是什么?”
死者答道:“你问得好,所谓恶运,并非是你身处的环境或者衣食住行的待遇。此称恶运,乃指心运的恶作。听懂了么?”
生者又问:“何为心运的恶作?望善知者的你指导我吧!”
死者解道:“人乃生生万物之首,那是因了人的智慧所定。人正因了智慧的孕发,才会促进大千世界的进化。然而,人的进化,终脱离不了私欲的干系,故,便恶化出许多的不合世理,大有战争、掠夺、毁坏大自然、吸毒、仇恨、残杀等等,小有得失、贪图、妒忌、霸道、挫折与失败等等。万恶之源均发自人类智慧的滥用,智慧的变种就是愚蠢,它发自何因?均乃人心的私欲,即造就了人类心运的恶作。”
生者问道:“你的意思好像在说,人虽大千世界之首,但智慧反用了便成了愚蠢,世间事无论个人还是大体,也无论小事还是大事,都与人的心运息息相关,对吗?”
死者解道:“后生悟道如此敏慧,实在感动于我了。基本如此,实话实说还正是如此了。所以,生者在世为善之心是基本要诀,具体而言,人心所指就是待世的心态。心态的好恶,如同天堂与地狱之别,说白了恰如一张薄薄的纸隔着,你说重要不重要?”
生者悟道:“后生尚年少无知,尊善知的长者所言,好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密要,尽管后生资质甚浅,但我已悟到了一个心态的重要。是这样吗?”
死者解道:“是这样的。人心人心伴你终生,你无法回避,你也无法不去面对,你怎能回避?你又怎能不去面对?这是人生的基本法则,若果如此,心态将取决于你为善待或恶待的根本了。我不会逼你立刻明白,相逢之时该分手了。”
生者答道:“我懂了,生者来期悠悠,死者末日迫迫,这都是人世间极正常的定律,凡生生万物概莫例外。可见,人间的确将不会有永远。故,要快乐地活好每一天,要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善待别人。”
死者作赠言:“要一切的宽容,莫要苛待自己和他人,一切将都在平和中度过,这才是人之大吉也,就此永别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