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又川
陈又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968
  • 关注人气:23,1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見證和分享他們的光榮

(2014-05-13 17:41:02)
标签:

行家

知名作家

教育

分类: 文論

見證和分享他們的光榮

見證和分享他們的光榮

見證和分享他們的光榮

 

作為媒體人,512日下午我榮幸應邀出席了在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壁音樂廳舉辦的“香港中文大學第十三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頒贈榮譽院士銜予陳鎮榮先生(前任中大財務長)、朱恩餘先生(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顧鐵華博士(成功企業家、出色昆曲表演家)、林榮德先生(成功企業家、中大新亞書院校友)、梁鳳儀博士(傑出企業家、知名作家、中大祟基學院校友)、王冀博士(資深圖書館館員、中大前圖書館館長)、黃桂林博士(著名投資銀行家、中大聯合書院校友)七位與中大淵源深厚的傑出人士。這恐怕是校方,對學校有重大貢獻者頒授的最高榮譽和獎賞。

香港中文大學,愈發充滿活力顯示出了東方常青藤的高等施敎魅力,是舉世學人共睹的事實,中國大陸的名校清華北大,著實已無法再相提並論。

高等學府,是人類誕生精英專才的施教平臺, 香港中文大學數十年歷經發展變化,不管它怎樣變,以德才樹人的本宗始終如一,而廣結良師重禮德重才智學識的風格愈加受到全球教育業界關注。築建的平臺大度寬納,招賢師才俊為其用,是以十敬一。就是說,無論何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無論何位師長學尊,若為學校貢效一分,學校必定敬以十分。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弘道養正的高等教育之聖策。

在本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上,被授予了榮譽院士的香港成功企業家、著名作家梁鳳儀博士,代表眾位授頒者的致辭,平實、厚重、感人,是評價。有三段講辭語重心長,可謂楷模之言:

她說:“香港中文大學經歷了漫長的五十年奮鬥,多少人的血汗經營與悉心關注才有今天的驕人成績。中大成立於一九六三年,當時的香港政府為香港的第二所大學冠以‘中文’二字,以茲識別於‘香港大學’。直率點說,當年中文中學的英文水準或其他英文中學學生的學科成績夠不上資格考香港大學,只好在無可奈何,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依然經過劇烈競爭考入中大。畢業後到社會求職,香港政府以及大機構採納人才,亦以中大畢業生為次選。當年的中大的確在兩家政府承認的大學中排名第二。今日,完全改觀。無可否認,現在的中大在國際聲望上、在學術成就上、在社會人才榜上,在敎育制度上、在師資與員工資量上,都已使中大昂首闊步台無愧色地走入‘高等學府的殿堂之內’,成為其中一員。相信香港社會以及全球學術界現在認同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學已與香港大學,以及其他各間香港高等學府正各領風騷,並駕齊驅地為培養精英人才而努力。”

她還說:“我們何其有幸,成為中大的一員。除了感恩,還是感恩。也因為感恩,我們多希望能夠以我們的力量與經驗參與中大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尤其希望教曉年青人知道‘感恩’。我們多麼的擔心中國人‘得人恩果千年記,得人花戴萬年香’的優良傳統德行會慢慢退色,代之而起的是一個‘不問耕耘,只顧收穫’的年代。只有教曉年青人知道‘感恩’,才會領會到自已之所得不是‘應份’,同時提醒自已是否已盡到本份,是否有完成責任。”

所以梁鳳儀博士又告誡說:“我相信如果混淆了‘本份’和‘應份’,忘記了世界上不應該有太多的‘應份’,又不承認人生應該有很多很多的‘本份’,這種風氣是容易危害社會和諧,妨礙社會進步的。我們甚至必須謹記因為盡了‘本份’與履行‘責任’,而獲得榮譽都不能算是‘應份’。我們應該借助頭上的光環去照亮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清楚身邊還有很多很多的‘本份’和‘責任’要努力去完成。”2014512紐約名家美東華文電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艺术在当代
后一篇:當代繪畫一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