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姚佰淵

标签:
外婆在北京沙而藥岁月弦歌 |
我的外公姚佰淵
節選陳帆又川著《我的父親母親》一書中的部分章節
在上海母親姚宗茜(前排左三)從小就是父母(前排左二左一)的掌上明珠19歲那年,父母親親自帶她到徐家匯的明星影業公司玩耍,與片廠的影人合影。母親到片廠實與相親,後終與在明星任職攝影師的父親交友結婚。
我的母亲姚宗茜原籍贯江苏省苏州人氏,母亲生长在一个高级职员家庭,家境殷实。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姚佰渊,个性内敛固执,为南方铁路供职的文员,从长沙到武昌铁道线谋生多年,收入丰厚。
而母亲的生母,我的外婆张清倩,曾做过剧团服装外基本上是家庭妇女,她个性沉稳倔强,是民国时期大家闺秀那种女子,心底细柔手巧,却又有一种少有的奔放。我母亲在性格上传承其母很深,而母亲写一手极秀丽的硬笔汉字,却传承其父甚深。
母亲从小娇生惯养深得父母疼爱,尤其被外公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而外公外姿不合让毌亲懊脑,并与其父交恶不息,一气之下终将外婆接走。
外公常年事务于铁道走南闯北,与外婆分多聚少,彼此性格又不投合,免不了出现情感纠葛与矛盾,外公得不到家庭温暖,。内心苦闷并在长沙结识了善良温柔的湖南礼临女子谢晚寿,俩人彼此情投意合,情感甜蜜而逐相爱,后来姨婆便一直相守于外公身边再没有离开半步。
在1953年后,十八岁就走上社会在四川电业系统任职的大哥陈唯,后调成都供电局做送变电线路测绘技工,因为单位距姨婆家很近,常有往来,外公去世后,我大哥陈唯夫妇把姨婆接回自已家中,直到九十八岁她老人家辞世。
而外公从1948年至1957年九年间一直身患重病,这一段漫长岁月,外婆虽未与外公离婚却已与丈夫分居,跟其女儿、我母亲姚宗茜生活在一起,从成都、武汉直到北京,外婆1972年因患败血症在北京辞世。而姨婆谢晚寿与外公相依为命不弃不离,不仅侍候日常生活起居,并在成都华兴正街开了一个少麻绳店度日。从遗留下来的外公一封遗书可见实况。
親愛的晚壽賢妻:
我病足足九年,不但我自已痛苦萬分,就是您所被我磨折夠了。您是忍苦忍勞服待我的這種精神,給我天高地厚的恩惠,使我這麼報答您晚壽!我只能來世變了犬馬再報答您吧!
我病是無法可醫的,我再不能忍受病痛了,因此服了一些來沙而藥水,以早些解除痛苦,請賢妻不要悲傷!
佰淵絕筆
1957年1月22日
在外公姚佰渊的绝笔伩短短的文字中,足以了解到他与谢晚寿情深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