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讀郁達夫傳略的雜感

(2012-08-19 08:17:20)
标签:

郁達夫

徐志摩

胡適

季羨林

心性

无怨无悔

情感

涛声依旧

奉献

杂谈

分类: 隨筆

讀郁達夫傳略的雜感

 

我們對人,對事,都要實事求是,這是我們從事學術研究的人的起碼的準則。

                     —季羨林

 

    郁達夫,是我最敬仰的前輩作家與愛國商人。他的文采與風骨是並存的。一生從文于心靈之中,處世隨遇而安,心志且堅定不移。因為他是位有民族氣節和為生命而不屈的中國最具血性的知識份子。

    我愛讀他的散文、小說和日記。散文寄情于景於物,把真性情澆灌在一景一物中,讓你跟著他在游山賞水中,觸摸著天地與人的那些個依戀、暢懷和憂愁。小說抒發于人於情,把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故事糾結牽系在心尖上蕩秋千。日記寫一天的實要又有心緒的染點,簡明切入是度日銘刻的心印。達夫先生的多文體,貫穿著仁愛與愛人。最終以奉獻自已個的寶貴生命兌現了他的尊嚴與人格,所以才受後人敬仰緬懷。

    郁達夫離我們有些遠去了,但每每讀到他的不同類別的文字,你終會感應到一顆充滿生命抗爭的心仍在劇烈的跳動。字裏行間終會不滅的閃顯著他那瘦小的身軀在奔走……

    人活在世上是一種如實的奉獻。在中國現今的文壇上,浮躁與虛榮比比皆是,已故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痛切地說:“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當下,文學呢?電影和電視劇呢?那怎麼如實?又怎麼奉獻?有良知、愛心和責任感的文化人,我是看得重的。因為他們如實得純真而無邪,所以奉獻便成了他們心靈的責任。我想,無論社會環境的低下風氣有多麼困撓,他們都沒有放棄努力。

    想到了達夫先生的一生,他如實的活著卻知道不僅僅只為自已活著。有人會把帶“色素”的放大鏡對準他說三道四,這是不足奇的。因為人與人之間又是一種擇比的關係,時常是讓不少的人,看不清人道的虛實與曲直。正如胡適、徐志摩,太多的妄評加害於他們,而胡適確深知徐志摩為人的誠善、刻已與真純。對於徐志摩,林徽因也是佐證明白的見證人。提到胡適,季羨林評價說:“胡適是個有深遠影響的大人物,他是推動中國‘文藝復興’的中流砥柱,儘管崇美,他還是一個愛國者,多少年來潑到他身上的污泥濁水必須清洗掉。我們對人,對事,都要實事求是,這是我們從事學術研究的人的起碼的準則。

    郁達夫是不朽的,他的精魂永垂!現今又有多少文化人具備不朽的精魂?郁達夫是不死的,他的人格永存!現今又有多少文化人的人格是純正而厚重的?他們中的一些人雖然活著,但人格早已死滅而如同行屍走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