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散的自已
(2012-08-13 20:57:30)
标签:
香港心性切身利益陈帆奉献公平正义段琪桂是非得失杂谈 |
分类: 隨筆 |
找回失散的自已
这个标题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作家和心灵启迪者素黑,在她的专著《一个人不要怕》中,“自爱,从心出发”这一节里谈到的内容命题,我觉得很好,就着重的进行了研修,并用这个命题,也来谈谈我对心性中这个命题的体验。
素黑说:“一个人不要怕。”但,有一个核心前提,那就是“当你认同了痛苦,你便失去了自由。”所谓“不怕”,我想最根本的是不要怕“痛苦”,你屈服于痛苦,你必然的是一个很畏惧的人,如果心性脆弱,不敢面对现实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你既便不是独处的单个体人,你也会成为一个放弃自已的弱势者,那又怎么谈得上去做一个“自主自爱自重”的人呢?
你大致在人生的路上迷失了做人的方向,你就是“失散”了自己,怎么都找不着了,或者你根本上就没觉得自已迷失了,甚至还以为自已怪不错的,我怎么有毛病?我很正常呵,我怎么啦?是你存心不良在小看我吧,或许你就是别有用心在败坏我!
所谓痛苦,这其实都与个人的心性直接有关系。所以,所谓痛苦对不少的人来说,都跟自已的切身利益挂得上勾,说透了就是个人利益的得与失,这里面也包括着多与少的得与失。就拿我自已说,过往的一些经历都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得失纷纠有干系。现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也就能发现什么呢?一个是挺累,累心;另一个是可笑,自欺欺人。
所以,无论你跟亲人、伴侣还是同事和朋友相处,都把这些关系建立在了“个人利害关系”上去掂量,久而久之没有不出毛病的。我个人体认是三个原则要信守:
首先是要自我心性的修整,这就是灵修的意思。你老用镜子去照别人,甚至用放大镜去透视人家,强调的多是对方的不对,而自已是没有错的。这种思考方式是什么呢?说轻了是不顾及他人不尊重人家,说重了就是唯我独尊,你要跟自已爹妈和同胞兄弟姊妹称个斤两论个长短,到头来大不了疏远你,你若是跟自已个朝夕相处的老公或老婆也这样,到头来就只能换回情感的疏离甚至破裂,弄严重了就只有离婚来收场。还有同事,还有朋友,还有合作的人等等,你要是执迷不悟,那等着你的麻烦事就会接蹱而至。你能不痛苦?你能不怕?这主要指的是个人内心心性而不是人格意志。若长以久往不悟即会伤害意志损害人格。
还要有关爱之心,那就是设身处地,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你时常痛苦不迭自寻烦劳,甚至自已给自已无事生非,你这就是放弃自已,也就是放弃自主,放弃自主的人,他(她)不可能自爱,连自已都不懂得爱自已的人,他(她)怎么去关爱别人?那么,哪还有个人的自重可言?
值得玩味的到是什么叫自爱?这常常让许多人胡涂不明概念不清。自爱当然不是唯我独尊,不是自吹自擂,更不是“拉大旗作虎皮”的贪占鬼,凡此类人者多半是名利熏心的伪道士,表面上“正人君子”或者宣称自我人格多么“高风亮节”,而他(她)恐怕连自已都不知道,他(她)实际上是把自已个的一点“伪劣假冒”早贩卖给了黑市。
我想,真实的自爱,本质是谦卑的真诚的。不为已悦不为已欲,不投机取巧不混事欺良,这道理就是标准,舍此伪也。人生在世,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这是命相,只有修言修行甭装儍。
紧接着要说的是,待人接物察其言观其行。会唱的不如会听的,会做的不如会看的,可以说亲近者则平实平凡真诚不虚,伪道者则里外不一者流。这就是铁的标准,来不得半点的客套或礼让,这类伪道践生者害已误人必须疏远敬而远之,沾久了沾多了就会有一天生出麻烦来找你。
这个三千大千其实很简单,自作聪明者根本上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