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2011-09-20 09:04:19)
标签:

深圳

攝影

荷花

張之先

陈帆

点点滴滴

人生

三千大千世界

生命个体

情感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灑出了陳年的淚花

 

九月三日我中國大陸深圳八卦嶺彩年華印務公司,與李敏老總說到張之先。他說:“我們正在印奉佛像年曆呢?你想見他?”我一聽便回荅說:“當然,你要去他那兒麼?”李敏說:   “陳老師跟我一起走!”說走就走這就奔他去了,車在深圳的街區開了一陣兒。

我們到了一處工廠的製作車間,我見到了久違的之先兄。

這一瞬間,是魂與魄的聚會,之間的時間,是人世間的十來年相隔。我們情不自盡地緊緊相擁,灑出了陳年的淚花。之先對沉靜地對我說:“怎麼這麼巧?我正在設法聯絡你呢?這不,真見到了原來這麼簡單!”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歲月如逝何須問來去

 

結緣之先也有十多個冬去春來了。那是他在深圳開八仙樓川菜館,我是常客。之先與我老鄉,四川人氏。他卻是張大千大畫師的後人,而處在一個多變而革命風雲的紅色年代,之先人生路途多磨難和周折,他危難坎坷的經歷甚多,而自身的社會踐行的經驗十分豐富,與他深厚的多方面的人文素養,貫脈一體,為人平實低調,待人大氣豁達、一生樂施好善幫助人為已任而從不計短長。實為難得的尊者,非常令我深切感念。

當年,進他的八仙摟,倒像進了一個文化博館,四周壁面除了影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攝影家、作家和藝術家的照片,真是高朋滿座,令人親切非常。

之先年輕時開過工廠善企業管理,又十分地注重人文關愛。他的攝影,亦是中國當今的大家,善拍荷花而達到了一個超凡脫俗的思想芍藝術璄界。此次,之先贈送我一冊他的畫冊《人生憶想荷塘異象》,而受之有悟,是一冊非常值得收藏的他個人生啟示的圖照錄記。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人生當如荷的生命體驗

 

之先在贈冊的扉頁上寫道:“陳凡兄,人生當如荷,安於平淡,始于平凡,終於無私,歸於自然。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199948日曾贈張之先一首詩寫道:

 

霞苞霓荷塘,

天然地,

別是風流標格。

重重青蓋下,

千嬌照水,

好紅紅白白。

我每怯望,

明月滿風夜,

甚低迷不語,

嬌邪無力。

終須放,

船兒去,

清香深處住,

看伊顏色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中國詩人流沙河寄語寫道:

         荷活一夏,就像人活一生同樣的悲歡和美麗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心中之荷的攝影造化

 

    從照相攝影來說,它的普及大眾性是極強的。幾乎人人都可很快學會掀快門拍照片。但洽如如此便捷易操,真正拍得好的並不在眾,而要達到一種境界,這樣的攝影人是很少的。

像張之先這樣的攝影大家,每每看他的荷圖,都是人生造化的結晶。這種畫境,正如當代藝術批評家鮑昆所言:“由於攝影的紀實特點,對荷花的藝術處理反而要比繪畫要更有難度。攝影在相當程度上剝奪了藝術家在創作中將自然物件變成自已敘事語言的轉碼可能,它千篇一律的鏡頭物理特性,留給攝影者進行主觀表達的空間少之又少。”

鮑昆指出:“在高級攝影器材越來越普及後,人們也一度注重攝影美學的本質化特徵,即和用鏡頭的解像力和大幅面底片對物件細節的完美呈現,這可以形成一種獨特微妙的攝影感。但殖著這種追求變成常態,高度攝影感的荷花攝影也失去了藝術創新的新鮮感。”

鮑昆為此分析說:攝影“進入數碼時代之後,幾乎所有的技術問題更為均質化,高像素的傅感器和精良的鏡頭,給拍攝荷花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攝影荷花實際上早就不是什麼藝術家莊嚴的創作,而是成為退休人們如散步健身一樣的生活內容。這個時期中,攝影中的荷花越來越俗豔和脂粉氣,这倒应了民間諺語的一句話‘紅配綠。賽狗屁’,輕薄而且無趣。”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

 

在談到張之先的荷花攝影創作時

鮑昆評價說:“他的荷花,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一改時下荷花攝影的脂粉氣,以大膽的黑白影調,形成突兀的視覺力量,一下子抓住了觀賞者的情緒,一股久違的幽遠文脈中的‘墨荷’”之意訇然而至。更為難得是,張之先的荷花在取景構圖上,大氣樸拙,絕不拘泥於所謂完莢,而是隨意自然,任心中塊壘盡情宣洩,頗有大家氣勢。”

鮑昆為此評介說:“張先生在生命的意義上,更多關注的是終結。他跨越了青春,沒有唱最容易唱和最動聽的青春之歌而是直接抵達生命的終點,尋我生命的意義。……張先生以最簡單的技法,達到了藝術至高的境界,用荷花再次堤問了一個‘我們為什麼來,又為什麼去’的永恆命題。”我欣然贊同鮑昆的認知。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人生夢覺是魂魄之使然

 

所謂人類的藝術,都應是心靈悟化的反映。透氣格於心淵而外化成一景一物已不是眼中所見實景而造化成為藝術的“虛相”。這樣勾動魂魄的感應才可讓眾生共鳴。攝影,不是顯微鏡,你都把物景(比如荷景物和山嶺峻峰)的“毛孔”都關照得一清二楚,那改行去做醫生算了!

    之先之作附有心靈文語,充滿人格魅力,那種人生抗爭生命的力是震撼心靈的。張之先謙卑而真誠,他才是真正的摂影造化之師!心靈大愛之師!

 

                                                             2011925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風雨同舟人:與張之先魂與魄的絮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