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海,爱是个人的修行
标签:
好好爱自已世俗意志陈帆情感生命个体思考杂谈 |
去看海,爱是个人的修行
存在的核心是孤独,该怎么办?
陈帆专题摄影并撰文
这一年,我一直试图克服自已浓重困挠的孤独感,极力想从内心深处摆脱孤独的浸挠,这种努力,我的确在做了,哪怕很微弱也在实行了。无论你怎样,特别是独处,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的时刻,说心里话,这是很要命的,常有恐惧感,常感到缺乏温馨的关爱,尽管衣食住行无忧,尽管常在秀丽多姿的大自然赏游,尽管有电影、文学、绘画、书法和一些有益的艺术和文化活动,尽管有音乐常相伴,但你终无法排除孤独。有好多时候会感到很无助、很无奈和痛苦。
所谓摆脱孤蚀,实际上就是在寻求一种与自已完全默认一致的那种爱。有没有?当然,我坚信这是有的,是存在的,甚至正是自已这几年已寻求索到的,这种爱的历程,给予了我甚么?我感到,是一种爱的力量并转化成新生命的动力,你没有这种经历,你就无法有切身的体认。但,这种过程,正如素黑所说:“它是喜乐和悲伤,放开和占有,关怀和自私,孤独和相伴的同体。执著时全都叫人受罪,看破时全都是感谢都是爱。”
这种内心的交替,会矛盾着抗衡着,但只要你心真的宁静下来,放开它就会平衡适度的开阔起来,就会“全都是感谢都是爱。”人人都在挑战孤独,但人人存在个体独有的表达方式,会类同甚或相同,但并不等於你或他(她)就能有机缘相关照,这种慨率几乎很小,因为世俗社会已将人的本性脆弱化和异变了,最根本的还就是世俗化,你久而久之屈服了或者放弃了灵魂和肉体最需要的。
我感到这一年的变进有质的转化,这是一种真实不虚的希望,因为简化了放下了反而更明朗而充满个体生命的原动力,很真实很具象地把自已引向爱的光明之途,只是在转化过程中,表达到对所爱的准悟率愈高,心身的安宁程度就愈牢靠愈而适方位,这不是单项的,而确实应是双项的。是一种无距离无差别的心理对应,它会带予你有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引发出生命的动力,这正是克服进而摆脱孤独的良方妙丹。
叔本華指出:“只要我們的意識中還充滿意志,只要我們還沉溺於種種欲望以及隨之而來的不斷的希望和畏懼之中,我們就決不會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安寧。”什么是意志?为什么有意志即会充满欲望?而这样执著继往为何就决不会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安宇?这是一个很大的生命哲学命题,但只要你仔细去理会,就会发见,所谓得不到的幸福与安宁的定义,绝对不是物质的世俗的,而是精神和超越时空的一种爱,这种爱即是真正爱抚自已和拯救自已。或者可以说把自已从欲望意志中拯救出来。

欲望意志是生成孤独最具影响力的诱因和本源。所谓无欲则刚的意思,即是说你刚强放开了就是战胜孤独的重要转化,再来说孤独了,实质上孤独即是欲望的不切实。
顺其自然,是对爱的重要认知。时常拥抱大自然,将会使你的身心得到净化,但光去“旅行”或者“观赏”还不够,要用心去拥抱去触摸。我爱看海,素黑也是位爱看海的女作家,她说:“常常於海边散步,倾听海浪声。尤其是在冬天,香港的海有着往常没有的好景象。”其实,她讲的是心理治疗和心性治疗。要真诚要宁静要缓步品视和倾听海滨、天空、树林、鸟儿和拂风的声音,然后用爱心去触摸去感应,你终会有灵性的交流,让你深味只有同类才不会受伤的本真道理……
独处并不是我为生的本意,但过往对於俩人世界的经历,让我着实的感受到悲哀。所谓“俩人世界”在世俗社会来讲就是男娶女嫁的婚姻,坦白地承认:这并不象许多未婚男女想象那么美好那么简单。我之所以甘愿独处,当然一方面出於无奈,而更主要的原因是:俩人世界给你现在和未来带来怎样的自由和自在?这可以肯定地说,你不是神仙,你的付出或责任已经没有自由或者自在可言。所以,我以为素黑才会写出一本叫《好好爱自已》的书。这就是“无奈”。当然素黑作为心理与心性治疗师,她不断地告诫这个世俗社会的男人和女人:还是要好好相处啊!这个性结合命题是很苦涩的。问题就在於你心甘情愿选择的相处方式。我觉得仍然是非自由的,仍然是很无奈的。
值得关注的前提是:俩人世界是否是同类。这个命题关乎到一个人的经历和修养。也关乎到同类的深层默契,这是世俗社会根本上的无法理解。素黑说:“爱不是认知,需要经历和修养。”我觉得非常之有道理。可以说,世俗婚姻95%是不幸的。如果你真明白了,大不了拒绝结婚就是了。可以告诉各位真正的同类千载难逄,这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我心里非常清楚。若果则得大自在,若不果独处没什么不好。守望和珍惜同样是自在。不合分寸的婚姻(错缘的,包办的,完成仼务式的)那不叫做爱,那叫做罪造孽。是非人性的大忌。
所以,我爱大海。这就是个人修行中对真爱的守望和珍惜。明白了。知足了。会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