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生活日志(修定版)
(2010-08-22 12:14:45)
标签:
黄土地心结画作报人上海陈帆求索生命文化中国杂谈 |
我的上海生活日志
(修定版)
生活就像常流水,人人都要面对它。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人,生活会给予我们什么?它都是平平常常的,起居、吃喝、求知、奔波和每个人的事业,但这一切又怎么能跟国家、世界和时代的命运无关呢?人,若没了自信、信念和目标,又能怎样面对人生?面对艰难困苦?又怎样能面对为生的期盼呢?
我奔波已久了,但我相信,人活在这人世间间,以常态求其存,那要结就是活得不必那么以心沉重的,你怎么超然?以为富贵人生了?以为天下为我独尊了?
其实,比起宇宙和天地,那人的渺小还有什么不同意?所以,才须安身立命,看重自已的内力,造化自已的内功,庄子所说:“内不化。”就是要有自已的主见,并不为外界任何扰侵和变化所动摇。这就是聚其内力控其外世的道理。
凡人者,几乎大多耳根软,听不得挑引,人家一说就会触动一下自已的心思,挑引多了,甚至会没了主见。我很注意这样的问题,所以从少年时起,就愿意自已拿主意,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长此以往,内功就基本固持了。
我这几年更加的独行侠,但又不是我行我素,采众家之长,纳智者之优,都会对自已多有补益。这两年生活在沪上,也就随遇而安。其实,比如做电影,上海也并不比北京资讯差到哪儿去。要紧的是有没有一颗灵转的脑子。其它课题也是一样的。
我知道自已有几两重,就知道怎样在上海做传媒,做电影推广,甚至知道怎样去整合一些在中国大陆可以实现,或逐步实现的东西,人是活动的,就这么个地球,如果需要,哪都可以去的。
我爱上海,我住的徐家汇地方过去在旧上海年代是法租界,旧洋房保留很多,很像香港的九龙塘,我住的地方更加的酷似,不过老实讲九龙塘也比不了上海老区段的怀旧味道长。街道满是法国梧桐,荫绿安静,挺欧陆的。
我这个人,总在一个地方呆得不长,此次落沪算长的了。我想,下一站终有一天会到来的。因为,这都跟个人的处世目标很有些内在的干系。
谢谢上海接纳了我这个满世界跑的浪子,那浪子回头呢?我大概是个不知道回头的人,前面那么充满希望,哪有时间回头,瞧瞧都没时间,……
在上海苏州河畔的光复路1号四行仓库5楼500室,是陈战地经营的“三尚艺术·上海空间”,在我看来,战地先生这位曾根本不是从事艺术策展行业的非艺术职场人士,居然在西藏路桥一侧,一个颇负抗战传奇色彩的旧仓库遗址楼内,办起了艺术交流的文化生意。
这500室一走进它,我就爱上了它,接触陈战地更有一种非艺术气质的亲切感,一接触他,同样也就喜欢上了他。这个世界往往本身就是一座超大的迷宫,让你一开始知事处世,就不会是那种随手可得的由你方便。
我初识陈战地,就感到他像谜面的咒语,弓上箭欲射不射的摆着姿态,让你从他平实无华的脸上,找都找不到一点点泄露谜底的痕迹。这种感觉的在于,越是平实无华的人,越有创变的天资。愈是示露某些显耀自已什么光亮身份的人,愈是外强内虚的像个玩偶在做自私自利的游戏。陈战地则无愧属于前者。
北京时间 9月23日(星期日)下午三时,三尚艺术·上海空间正在举办“逝去的家园——李坚作品展”开幕式,李坚,我根本不熟,就像不熟悉总电阐安在哪儿一样费劲。但,当我步入展厅,见到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大西北题材”的黄土地、黄土高坡、各种人文景观时。再细细端寻描视,可从画作中体认一个上海画家的心理历程和心结。
据说中年李坚是报人,画画是他长期的业余爰好。由于他长期在记者采编的文化或艺术传播过程中,年复一年的要接触艺员、文化人,又不知不觉的吸纳着种种形色不同的知识,久而久之这种积淀给他带来的营养,是丰富多彩的。人到中年,进入置换状态的他,我已从他的画作中见到了厚重。
我进入三尚500今日的李坚画展开幕式,一头扎进他称之为“逝去的家园”时,让我吃惊不小,他的画作是黄土地,而且是废墟的构件的黄土地,一位长期在十里洋场报馆做编辑、记者的报人,为什么不画眼前的大上海,却偏偏倾情于荒凉的黄土地?
这是一种文化审视,这也是一种个人文化底蕴积淀和升发的结果。李坚的经历心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要去跟他深层沟通之后,才有可能得以寻捕,但,我从他一幅幅黄土废墟系列的画面中,隐约透视到了他内秘世界的一些浮游物质,是与黄土和废墟介质,有敏感而强烈的化合关系的。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存世界的认识,基本上与他(她)的心结密不可分。所谓命运的特性不变量,正是在讲一个人的经历心结的定位方向。这与相面、财产都没有太核心的联系,却跟一个人的精神价值取向,有深层的核心关系。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你有何种爰好,都无以例外。
现在真的是愈来愈不喜欢居住在大都市里了,最好在乡郊野外的某一处,都好过在大都市里混着。酒吧有什么坐头?就有那么多人乐意泡酒吧,就是闹市中可以取静于一刻的湖畔,我却觉着它的造作而缺乏生气。
从对人的生命中的生与死,老子及其门徒与众不同的观察到,依人而言接人待物,每每思忖要办好办成一件事,都要“以柔守之”,都要“以弱保之”。老子思想的指导意义就在於如生命的生与死一样,老子说:“故坚强者,死之途;柔弱者,生之途。”为人做事,并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中或者想要干的一番事业中,亦是这个道理。若不知为人的周旋,不知洽事的营谋,不明轻重缓急的分度,硬要去张罗,硬要去处理,当会陷入死穴而无法活络为生计。
人间恨多于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痛苦中得到消解,满无知的扮着撞来击去的愚痴小角儿,在人生的舞台上耍猴戏。所以,凡做为人者都要努力将豁达之门启开。
人性良知所在是关爱和互助,而绝对不是唯自爱论。。唯自爱论导致唯我独尊,就连做企业也是这样的定律,“强强联合”产生不了真正的更强,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强他也强自爱得很,怎么联合?所以,人性的本源是杂处相溶,高低强弱一体化,才能闪烁出耀眼的人性之光,才会产生出新的生命力,与生命抗争求得生命的永存才有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