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造化自然
                    
—中国画绘画师曹录生访谈
                                     
(特稿)
 
                                        

                                          

北京仍保持原生态未开处女地灵云山圣境

                          
潜心隐居的中国画绘画师曹录生先生
 
   
访谈地点:北京昌平区南口镇羊台子湾子村流水庭院露声艺术画廊
   
访谈时间:2010年4月16日下午
 
   
陈 
帆:自我进山后,能在山水深处见到您静心安居于山水间与水共融的居所,您日夜逐月随年默默于平淡无华的山村生活之中,深为感动。我又于宁静山水环抱的画廊中,看到您的这些几乎罕少人知的画作面前,我感应到了强烈的生命力量如潮涌向我的心坎之内,您何以能宁静而达致远?又造化这么多充满魂魄精妙意正的画作?
   
曹录生:对中国画来讲,怎么说呢?现在的人们本身就是浮,名利考虑得多了一点,而不是从纯真的内心善欢,而潜心向更深层去挖掘心灵感应的东西,这样去修炼的人不多。不能说没有,很少。都只是奔名利、奔钱去了。中国画最髙境界应该是意境,和个人的个性张扬。我这个人本身在性格上待人接物方面不张扬,我不是这种性情,我只想踏踏实实做自已喜欢的东西,再一个就是留一点真东西给后人,就这么考虑的。
 

曹录生作品:霜天雪(70x70cm)
 
 
曹录生作品:寒林雪(70x70cm)

曹录生作品:猎归(70x70cm)
 
   
陈 
帆:您从事绘画艺术多年,曾从师画界髙师,习过素描、写生、油画后进入中国画创作,您对中国画的基本体认是什么呢?
   
曹录生:实际上,外国人瞧不起中国画,他们认为中国画就是黑白灰这些东西,没有色彩。实际上中国人玩色彩非常好,在我们先人的墓室里的、或古庙、古代石窟里的壁画,色彩都非常好,远远超过西方人。不是中国人不成,主要是现在太强调笔墨了,水墨的东西了。实际上水墨是一方面,色彩它也是中国画有机的方面。中国画中的传统工笔画,它要一遍遍的去照染颜色,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画的颜色达不到那种程度,那种饱和程度达不到,所以要一遍一遍的着色,现在有些条件达到了,也没有必要了。我说的这个完全可以一步到位。
   
陈 
帆:我想问您是怎么理解中国画这种特有的墨色?
   
曹录生:这我到没怎么细想,但是我觉得想的是可以独立,也可以分开。也可以融和到一块儿。因为中国画首先用的是宣纸,它的特定材料是这样,别的代替不了。再一个中国水墨呢,它的用画材料是,靠油烟,就是过去比较老的画全是那种烟,就是煤油产生的烟凝结的东西,然后加上胶,这是中国比较古老的墨,这种墨落到纸上,它含有油份,它在宣纸上化开叫肌理或者叫趣墨,它的一些变化不是由人控制的,是自然出来的。只有中国画才能产生出这种丰富的艺术效果来的,这是宣纸跟墨组合造化丰富而成。现代用的墨汁传承了古人的配法,又用了先进科技的调制,优质的墨汁基本能达到这种效果。
 
 
曹录生作品:京郊秋韵(70x70cm)

曹录生作品:秋(70x70cm)

曹录生作品:秋(70x70cm)
 
   
陈 
帆:是这样的,因为我本人在习中国水墨跟宣纸字相与绘画过程中,对这种妙不可言的丰富感应也是强烈的。
   
曹录生:这种丰富,变化的肌理非常美妙,人还控制不了是自然出来的。只有这种结合,因为色彩达不到出不来,根据我这几年的研究,把水墨跟色彩结合起来去用,出来的效果,觉得非常好也是人无法去控制的。既有水墨的肌理、笔墨味道,而且把色彩也带动起来了,那种效果非常好。这种东西是无法仿制的。
   
陈  帆:无法复制,一张就是一张。
   
曹录生:对。独立一张,最终变化你无法在细微的局部中能控制得了的,所以,每一张的创作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东西,收藏潜力非常大。
   
陈 
帆:我想问你,你在北京的山中这几年,您的这种对大自然的领悟如何?
   
曹录生:这种领悟就是,深深的敬爱和喜欢。在大自然各种生态环境中,我只要走过某一个地方,就能认识记住它。进山里也是这样,有危险的时侯我会感觉出来,这就是一种感应。在大自然中,画画写生也是一种交流,一山一水都有灵性,它们也是跟你相近相亲的,你亲近它们,通过眼睛通过手和笔落在纸上,回去以后呢,它们还在。
 
 
 
曹录生作品:静水留痕(70x70cm)

曹录生作品:秋染山林(70x70cm)

曹录生作品:涧水闻鹿声(70x70cm)
 
   
陈 
帆:亲近自然即有感应,感应好的即回应就是好的,感应不好的即回应就是不好的。我过去没有体悟人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这种天人合一的交感,其实万物皆有感应皆有灵性,并与人都会产生交感与互动,你对一草一木好与不好,它们都感应得到的。
   
曹录生:在山中只要我从哪儿走过一圈,回到家我可以把看到的东西复制出来,现在自已的能力能达这种程度。以前自已拿钢笔画,现在我写生的是速写本儿,一个小画箱,因为用油画画自然空间也非常好,色彩非常丰富而且特别快,就画出来了。过去还带一台相机,现在不用带了,有自然界的东西感应着都铭刻在心坎儿上了。
   
陈 
帆:很认同您的体认。我仔细见到您的这些画作后,就感受到您融入自然界的苦励之途是多么地不容易,很象修行者那样的谦卑真诚不二,在亲近着敬仰和钟爱着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包括空气、溪水和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曹录生:进入创作,自然的东西都有了,还有自已的东西结合想象,中国画不要求你非要写实,就是说自然界中有这许多的生态现象,你能结合自已的东西自已的想象画出来。这种现象,在中国画里不太容易做出来,有时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你不一定能表现出来,我做到这种程度,基本上可以表达出来了。
   
陈 
帆:我这几年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大城市,经常去看一些画展,甚至包括中国美术馆的一些大型画展和个展。但,我有一个感觉,自已的一种感觉,面对大自然的山河,或者山水当中一景一物,就感觉到一点困挠,我就有一个很纳闷儿的问题,有些人知名度都这么高了,为什么他们的画儿缺少魂魄呢?这一点能结合您自已的创作经历谈谈自已的感受吗?
   
曹录生:个人的张扬个性多了点儿。这种自然的东西要性情个性少了才对。
 
 
 
曹录生作品:林之梦(70x70cm)

曹录生作品:鹅(70x70cm)

曹录生作品:曲(70x70cm)
 
   
陈 
帆:您说的是浮了,对吗?就是说直接亲近大自然少了或者没有这种亲近的感应了?
   
曹录生:应该算吧。或者说现在的人追求名利更强烈一点吧。
   
陈 
帆:您的体认是亲近大自然的重要,的确如是。个人的张扬与个性秉风的要结是感应大自然后的谦恭、由心发慈悲念,然后融入个人的笔墨技法中去悟识、去感应而引发出较强烈甚至强烈共鸣的时刻,其实才是“天人合一”的时刻。而脱离自然生相,隔断甚至隔绝了,就我们常说到的“缘”
的因果由心所自造,失衡了浅了甚至没了用尽了,无亲近自然生态感应了,就必然浅薄了无亲近大自然纯正的缘起由来了,是吧?
   
曹录生:我是这样感觉的。中国画本身,按传统来讲,也就是说照实景去做很不容易,只能说作为个人的一种张扬和个人的思想在里边儿,用笔墨表现出来,它是这么一种过程。但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因为它还有书法构成上的很大关系,书画同源嘛不能丢。还是一个,最高境界还是人本身修养与造化自然为根本,天地人嘛!人跟自然要结合在一块儿的时候,画到最后才真实是自已的,它又变。
   
陈 
帆:是的。我很赞同您的认知。这种过程是很不简单的心灵修化过程。中国画的难与易,笔墨技法应该是重要的,师造化同样重要,这都是在把悟面对人生与生命、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上,心灵感应再修炼的结果。您说到的“人跟自然要结合在一块儿的时候,画到最后还是自已的。”正是这个意思。如果与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生命众相直接亲近少了,而你又安于舒适物质生活的依赖,甚至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多了,自然生相界的亲近甪尽了甚至隔绝了,那种笔墨技法再纯熟师造化阻塞了,也没了灵气也就没了“天人合一”的魂魄了。
 

曹录生作品

曹录生作品

曹录生作品
 
   
曹录生: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难很痛苦的事儿。首先(写生)就是尊重自然,然后你才变,还得牵及学古人学当代比较先进的东西,结合自已对自然的看法,对人生对各方面的看法,应该最后学画儿的人到后期他要变并且是有理论依根的。还有我认为,中国画不光是看,应该象好的文章好的散文,让人能读懂读进去,一张好画是让人的思想要进步,不耐看的画儿应该不是好画儿。
   
陈 
帆:那是一种怎样的观感呢?有什么样的体验和互动?
   
曹录生:好的画儿站在面前能把人留住,使人走进去,当他看时就会随你画儿的意境确实能走进去了,这就是一张好画儿。
   
陈 
帆:我在想这些问题。您根本就是天天都融化于大自然中的,不光是肢体更是心灵。好象让人们觉着一位艺术家找到了这么个世外桃园的好环境,他很享受,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或者说他在这种秀美幽静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天到晚都在苦思冥想怎么作画儿,不是这样的。据说,您每天还有很多生活杂事要做,湾子村里的父老兄弟姊妹乡亲,只要有求助于您的都会去帮助人家。呵呵,真好!
   
曹录生:其实,它是一种提炼。这就是深入生活扎根在乡村生活中嘛!这正是融身于自然中得造化自然之力。这种种体验之后能最后提炼成自已的东西。应该是一种提炼。比如我画画儿吧,一段时间当中只画几张非常少,虽然不是天天都在画,但思维并没有停顿,也在用心也在思考。有时候,突然想画了,有自已新的想法儿了,新的那种感觉有了,就要画。而且要把它画出来。
 
 
曹录生作品局部

曹录生作品局部

曹录生作品局部
 
   
陈 
帆:您说得真对。我见到您以后,最深的感想,就是看了您的画儿和知了了您这些体悟,我觉得从我的角度,把你介绍给社会。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中国文化推广工作,我就有这种想法,这也是本人的福报吧!因为,我在电话中听光明师对我讲过,你到那儿去吧!山里边还有一位画家呢,你们聊聊吧。我就没在意这件事儿,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古今有灵气的山林幽处,都会有一二位或者更多的艺术家在那里住下来,对吧?我是这么想。我错了!我看了您的画儿以后,我感觉到一下就让我想到了脱胎换骨。为什么?我这些年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画家在画画儿,但是什么叫画画儿?您是在造化。您把自已先造化了,然后在大自然当中深层与山水体验互动着,再造化着艺术。让我大吃一惊!其实上来讲呢,比方说就说本人吧,哪怕是给我盖了很好的房子,我都奈不住您这么沉静于怀的心境,这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我以前能奈得住独行的寂寞,其实差得很远,这就比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本人挺有福气的,哎,见到了真正的艺术家在耕耘着自已的心灵,才有您艺术这一块净土福田。那么,我就想:我还会来,短短的几天,我能跟您结缘作心灵沟通,让我受益很深啊!您可能还不知道,我原本进山想得非常简单,进山呆几天换换心情就下山了,好家伙!智莲师兄让我一进山就感受生命与人生的禅意,而且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苦口婆心地敎化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还以为自已个儿怪不错呢,内心其实很脆弱不及啊!没法儿跟您相比啊!如果按照您这种修炼的方法去做的话,我会提高。艺术这东西,路子要对才能造化嘛!我虽然远而不及,但我诚心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您做一点儿推介。您说,要把画儿留给后人,我说不仅这样,要让更广众的今人也能看到您的画儿,也能感应到您的心灵世界和艺术世界。
   
曹录生:谢谢您夸赞,其实我是很普通的一个喜欢画画儿的人!
 

曹录生作品局部

曹录生作品局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