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政经背景与现代后地域经济差异并进和未来经济走势

(2009-08-10 16:15:50)
标签:

雷达管制

地域经济

高速公路

中国

陈帆

自由经济

杂谈

中国政经背景与现代后地域经济差异并进和未来经济走势评述

(本文已注册登记-3

 

十三

 

    被称为香港新锐企业家的庄永竞,尽管生不逢时过早介入了“进军大西北”的开发,但在中国(大陆)刚刚发起“开发大西北”之初的他,毕竟是第一位具有超人胆识与勇气的伟大创意者。事实是,中国的大西北概念,就是被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学者称为“欠发达地区”。这个地区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复杂,也是中国多民族杂居的最集中的生息繁衍之地。如果按十年前的划分,它统括有:陕西省(陕)、甘肃省(甘)、青海省(青)、云南省(滇)、贵州省(黔)、四川省(川)、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蒙古族自冶区(蒙)、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共六省三区,而西藏藏族自治区(藏)却作为单列项并没有包括进去。

    所谓大西北的说法,应从经济区域的差异加以区分,我个人的经济区域划分概念应是:(1)陕、甘、宁、青河西走廊黄河中上游经济区;(2)内蒙古畜牧业乳品特别经济区;(3)新疆边贸西北亚综合交易经济区;(4)云、贵、川生态旅游综合产业联动经济区;(5)西藏特别经济行政区。

十四

    在本世纪中,中国的经发战略将首先以“长江中下游中轴经济产业联动带”为突破的重点,拉动长江南北诸省经济的整合与互动,从而大幅度提升新一轮的综合国力,促使宏观经济调控获得决定性增长。这将是进入“开发大西北”实质性阶段最重要的后备基础。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东西部差异的最主要特点,是生态气候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由来以久。但,中国在已增强的国力前提下,已在西部地区投入巨资把完善交通作为战略举措在执行。青藏铁路从西宁始跨越髙寒无人区直到拉萨,是全球政经学界惊叹的创举。

    据中国(大陆)传媒专报:“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十五

    与此同时据据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介绍:“今后10年西部公路建设重点为:第一层次是国道主干线建设,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有8条连通西部地区,总长1.26万公里,目前,已建成和可利用原路里程近4000公里,在建里程4600公里,还有4000公里将陆续开工建设;第二个层次是区域路网改造,包括省际间的公路通道建设、重点是国道改造、地方路网技术等级结构改造、公路主枢纽场站建设,总规模约19.5万公里;第三个层次是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总规模约15万公里,让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有条件的乡、行政村实现通公路。”

    又据中国(大陆)地方传媒报介:“2011年,起于川陕两省交界,止于达州徐家坝,北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南连达渝高速公路的达陕高速将建成完工。到那时,从万源北上西安仅需3小时;南下重庆仅需3小时;西至成都只要5小时。成都、重庆、西安这三座西部重要城市,将形成一个高速公路“大环线”。日前,据四川省交通厅通告表示:“概算总投资104亿元的达陕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继第一座斑竹林隧道贯通后,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战,张家湾2号连拱隧道中导洞也顺利贯通。截至目前,宣汉境内的8个标段26个工区破土动工面积达90%以上;万源境内13个标段已完成投资2.4亿元,占计划全年投资的16.7%。”

据悉,达陕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纵向线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8条西部大通道省际公路通道内蒙古阿荣旗经陕西、四川、贵州至北海公路中的一段。该高速公路起于陕西青荆(陕川界),止于达州徐家坝,北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南连达渝高速公路,是我省东北部与重庆、陕西彼此交往的捷径。“达陕高速全长143.5公里,概算总投资104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届时,成都、重庆、西安这三座西部重要城市形成一个高速公路“大环线”,达陕高速也将成为西部地区省际间物资流通、信息交流,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干线。” 据称,四川省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了达陕高速的重要战略作用。”

    据中国(大陆)地方传媒了解,“目前这一条大环线中,成都至重庆一线已有成渝高速、成遂渝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将在今年内全线建成通车,同时还规划有成安渝高速公路(也称成渝高速复线);成都至西安一线则只剩下四川境内的广元至棋盘关和陕西境内的宁强至棋盘关两段共76公里的高速公路尚在建设,未完全开通;而重庆至西安一线则剩下达陕高速以及陕川界至安康再到西安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预计到2011年达陕高速全线建成后,这一高速公路大环线就将正式宣告形成,全长近1800公里。届时,从万源北上西安仅需3小时车程;南下重庆也仅需3小时车程;西至成都只要5个小时车程。而在云、贵、川这几年所重点投资修建的高速公路,比如四川的成(都)雅(安)高速,贵州的贵(阳)安(顺)高速等条专线都与对外经济联动紧密相关。”类似这样的地区性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云、贵、川产业联动都具有实际的战略意义,而髙速公路的连线成网,将成为带动西南经济片区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六

    而航空客货运的发展也同时具有明显的推进。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专文发报:“西部,受自然条件影响,地面交通与发达地区相比相距甚远,这决定了不受地形约束、便捷高效的民航运输可以在区域交通和东西部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54个,占全国运输机场总数的38%。据统计,2005年成都、昆明、西安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389万人次、1181万人次和771万人次,进入民航十强。而从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间,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西南、西北(含新疆)地区的货运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3.5%、11.8%,增速在各地区中分别列第二名和第四名。但西部机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民用机场数量本来不多,布局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异就更大了。比如,华东地区的机场密度是西北地区的5.1倍。另一方面,西部航线网络有待改善,航线运量普遍较低,客源分散,航线网络结构还处在一个低级阶段。在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民航总局充分认识到,西部开发需要支线网络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飞机在西部的天空展翅翱翔,才能从多层面、多角度促进西部民航的发展。开发西部,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扶助。民航总局正以极大魄力为西部大开发实施诸多方面的倾斜。 我国西部,高原横亘,戈壁浩瀚,地形险峻多变,随之而来的是气候条件也非常复杂,对确保民航飞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空管保证能力,多年来,民航总局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加大西部空管建设力度。所需导航性能区域导航技术(RNP-RNAV)不依赖地面设施,可以有效缓解西部地区机场建设需求迫切及耗资巨大的难题。目前,这一新航行技术正在西部高原机场大力推广。‘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实施雷达管制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12月,昆明进近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9月,贵阳进近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9月,重庆进近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12月,成都区域(北、东、南扇区)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12月,昆明、贵阳管制区内主干航路6600米以上空域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9月,西安区域内G212航路实施雷达管制;2005年12月,西安进近管制区实施雷达管制。2006年10月,成都区域管制区01号扇区雷达管制;2006年10月,贵阳区域管制区全区域雷达管制;2006年9月,西安区域管制区全区域雷达管制;2006年12月,兰州塔台(进近)雷达监控条件下缩小程序管制间隔。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雷达管制工作将重点实施终端区雷达管制工作,区域重点航路的缩小水平间隔工作将着重使用新的监视技术解决。”

十七

    很显然,这些具有实质性“开发大西北”的铁路、公路与民用航空建设扩展力度的加大加强,表明:中国(大陆)中央政府在导入中国西部开发进程中,所做的最具说服力的准备。而对西部的这几项“先行”投入,国投斥资的额度是非常惊人的。

    中国(大陆)的开发西部经济战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在中国(大陆)东部经济发展实力趋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在中国(大陆)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才可能进入实质性操着的第一步。这个时机正在进行时。

    西部分区域发展并通过各个区域的互动联动,达到区域片区的产业联动,是从实际出发的“分区自治经济”的战略要点。自主发展,以优势带动弱势互补,将会对地域经济产生重要的“生发”性提升作用,这是片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区域经济自治将会有力调动本地区发展的投入不仅具备自主性,同时对国投斥资的资源配置带来有的放矢的增补。

    我注意到胡锦涛在二十年前任贵州省委书记时考察毕书地区,所谈到的三个“扶贫”的思想内核。他谈到:智力扶贫、生态扶贫和持续扶贫的问题时,坦率地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当时省、地、县级干部足够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知认胡氏“扶贫”的概念?进而在我个人的理介中:这个“扶贫”的定义该是什么内含?我个人的认知是:应该具有很深刻的前瞻意义和对中国(大陆)西部的改造具有深刻的战略思考。

    扶贫,就整个西部而言即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上的“穷则思变”,弃旧图新的核心要点是思变,观念上的变,整体认知西部的“穷”在于对全新拓展经济的价值观念的更新,而绝非是简单的一家一户的生存改善。在认知层面上,一直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欠发达地区所在地理生态环境带来的制约。这个问题纷纠已久终未得到有效的了结。现在来看原因很清楚,一句话:固步自封,思想保守。没有切实从生命价值观和人文道德观上找到“创新”的答案。所以,对西部而言,扶贫的定义只能有一个正确客观的答案:自主创新,发奋图强,扶正因果。胡锦涛所论及的:智力扶贫即是自主创新,生态扶贫即是发奋图强,而持续扶贫正是扶正因果。所以,首先讲的是心随人为,是思变。(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