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黄凯已在道上奔走
(特稿)

贾樟柯导演出席了电影《上海公园》联和院线首映式,支持青年导演拓展民族电影。

《上海公园》电影海报一

《上海公园》电影海报二
日前独立电影《上海公园(导演剪辑版)》放映暨导演见面会在上海首映。
电影《上海公园》率先登陆上海联合院线,并将在中国大陆各省区陆续发行放峡。据上海当地媒体传报:“一部全部制作班底皆为“80后”的新片《上海公园》于2月13日在上海影城首映,并在数字院线公映。导演黄凯携主演褚颖颖、魏云、丰昌伟等出席了首映式,贾樟柯、张建亚两位影坛“前辈”也特意到现场为新生代电影人打气,而YOKA时尚网作为独家网络支持也对首映进行了全程采访报道,YOKA时尚网副总裁单国霞女士现身首映礼为电影助阵。”

对此青年导演黄凯表示:“《上海公园》将上海视为一个大公园,以一群时尚城市白领大学毕业后的一个同学聚会为切入点,从他们谈论的生活现状中,让观众感受到大都市中年轻人的成长空间与内心挣扎。《上海公园》上映前已先后享誉各大影展:2008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全景”竞赛单元影片,2008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华语青年导演论坛最具潜力青年导演电影。”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YOKA时尚网副总裁单国霞女士在上海首映现场与黄凯导演进行了交谈,她表示:“对于像黄凯导演这样优秀的青年导演们,媒体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这同时也是YOKA这种时尚传媒更好地进行公众传播的一种方式。”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中国大陆资深新锐电影导演贾樟柯出席了《上海公园》首映。贾樟柯认为:“《上海公园》公映的意义就是看到了年轻电影人主动融入电影工业的努力。现在拍电影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也许几万块钱、几台DV就可以了,很多人就是自己拍自己看自己玩。现在中国电影的主流观众多为16岁至24岁的青年,年轻人拍年轻人看的电影,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建亚则认为:“尽管《上海公园》的制作班底都是‘80后’,但拍电影的时候就应该忘记‘年轻’,忘记‘80后’,好电影是不分年轻或年长导演拍的。”
上海传媒介绍说:“黄凯2005年毕业于上大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公园》是其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第一部长片。拍摄完成后,他辞去了工作,专心投入电影创作。”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黄凯本人在上海首映现场表示说:“《上海公园》以一群白领的同学聚会为切入点,从他们谈论的生活现状中,让观众感受大都市年轻人的成长空间与内心挣扎。”据悉,《上海公园》上映前已在不少影展亮相并受到好评,成为2008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全景”竞赛单元影片、2008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华语青年导演论坛最具潜力青年导演电影。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电影《上海公园》剧照
我在北京跟正在上海的黄凯通了长活:
陈帆:黄凯,衷心地祝福你!终于我们能看到你的电影《上海公园》进入中国大陆的院线公映了。上海,对我来说也是个一往情深的城市。你为什么用“上海”作题拍摄了一部直接情怀于这座魂系上海日月的剧情片?
黄凯:用“上海”作片名的电影很多,而的确上海真是个大金矿,充满着无数传奇,随着电影诞生的百多年一直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陈帆:是的,我也对上海情有独衷。因为,我父亲陈晨上世纪30年代是在上海成就了他个人毕生为电影奋斗的事业的。是的,老一辈电影人都是与民族兴亡为已任的,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至今让我们敬仰。上海,是中国民族电影的发祥地,所以我去了上海,在两年多的日子里,我其实是在上海寻梦,寻我心中的电影梦。上海,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啊!
黄凯:是的,像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那样出色而逼真的上海电影实在不多。
陈帆:希望于你们这一代能拍出真真正正的上海后现代的电影。在上海我看过你的片子后,就这么想的。
黄凯:我企图以我自己的本地人身份去还原一个实在发生的平淡的上海一夜。《上海公园》开拍之前并没有奔着上映的目标而去,因而我和团队有足够的空间去安静铺陈几个小时的上海生活。好在我们终于已经完成了这第一个长片,打开皮毛之后我可以继续去深入挖掘这个金矿。
陈帆:你的下一步拍片计划已经有了吗?
黄凯:去年夏天我写完了剧本《罗晶杰无关紧要的圣诞假日》,如果融资顺利将于今年年底开拍。这也将是一个上海题材的电影。我希望带给观众一种从沿海进入内陆的冒险般的奇幻经历。
导演黄凯简历:
1983年生于上海,“80后”中国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黄凯2001年进入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学习导演。他在学校拍摄的短片《但我知道》和《大城市》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得众多奖项和荣誉,令他开始为人所知。2008年黄凯完成首部电影长片《上海公园》,入围第30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全景竞赛单元。
附录:黄凯主要电影作品列表
2008, 上海公园, 112'
2008年6月入围俄罗斯“第三十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全景竞赛单元。
2008年11月入选北京“第三届中国电影家协会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2004, 但我知道, 15'
2004年6月在香港“第七届两岸四地学生电影录像节”上获得“最优秀影片”。
2004年6月在“第一届上海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短片”、“最佳剧本”。
2004年11月在“第一届
DVWONDER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剪辑”。
2005年7月入围巴西“第十六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之“国际竞赛单元”。
2005年8月入围德国“第七届慕尼黑国际短片电影节”之“正式竞赛单元”。
2006年1月入围法国“第二十八届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之“国际竞赛单元”。
2006年3月入围美国“第二十四届旧金山亚美电影节”之“短片竞赛单元”。
2006年4月入选波兰“第四十六届克拉克斯基国际电影节”之“Reflexes单元”。
2006年8月在意大利“第十二届圣吉奥国际电影电视节”上获得“最佳摄影奖”,并获青年评委奖提名奖。
2006年8月入围美国“第七届圣地亚哥国际电影节”。
2006年8月入选美国“第二十六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
(来源:《DVde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