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底深处的精神体验
邓箭今独具深度的艺术话语权
北京今日美术馆
 “ 情·禁——邓箭今艺术展”情人节开幕
 


 与著名艺术家邓箭今先生于北京今日美术馆

邓箭今在中国大陆广州创作中

   
 任教于中国大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的著名艺术家邓箭今教授,据北京今日美术馆披露:将于2009年2月
14 日至 2
月2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举办主题为“情·禁”的大型个展,届时将举办隆重的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担任此次个展的策展人为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岭先生。因为,我是在2月10日(周二),
刚从香港回到北京才两天。 上午11:39:29就收到正式邀请函的,所以才知道“
情•禁——邓箭今艺术展”。情人节当日下午北京时间16:00我应邀出席了开幕酒会。
在京顶级的绘画、雕塑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几乎都出席了当日的开幕酒会。

 一种生命的感应和心理互动





   
主办方按惯常通例向中外传媒发了一份新闻通稿:“邓箭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就将自己艺术的视点锁定在表现当代人心理的情绪和感觉上。他的人物形象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的情绪和视觉张力,与当时在中国画坛盛行的学院式新古典主义写实画风拉开了距离。在他看来,单纯去表现城市的冷漠和隔绝,远不如去表现这种城市中生活的人的肉体,因为正是在这样的肉体之中,蕴涵着一个城市或者说一个社会无形的压力和诱惑。从艺术家男性主体的身体到莫名的女性他者的身体,从外在社会物质主义压力之下的理性自问,到压力背后身体感觉和生理体验的表达,邓箭今一步一步地将社会问题个人经验化,并且将这种经验与私密的个人心理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拒绝简单、直接的社会学层面上的反映论式再现,深入表象背后去捕捉和揭示商品社会人的精神异化,并且将这种异化推进到情感、性爱、欲望和幻想的最深处,以令人信服和悸动的视觉形式赋予它们以独立和庄严的价值,邓箭今走出了一条倍受争议和关注、充满艰辛但却更加具有深刻价值的艺术之路。”      






   
我又细仔阅读了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高岭先生专为邓箭今教授北京个展写的前言:“邓箭今是反映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主义碎影和幽灵的重要者,因为他别开生面并且始终坚持探索和表现这些碎影和幽灵在人的心底深处的精神体验,在艺术语言风格和表现方式上,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自已独特面貌。邓箭今的作品中总是以自我为表现对象,他没有将自已隐匿于画面之外者背后,将社会现实尤其是城市景观当成一种异在的对象来描绘,而是让自已作为复杂、变化和充满压力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在场主体。这种在场的主体性的突出,使得自已不仅成为当代社会现实异在体,更成为当代社会现实此在的自我。在长达十几年的不懈创作中,从艺术家男性主体的身体,到莫名的女性他者的身体,从外在社会物质主义压力之下的理性自问,到压力背后身体感觉和生理体验的表达,从简单、直接的社会学层面上的反映论式再现,到深入表象背后去捕捉和揭示商品社会人的精神异化,并且将这种异化推进到情感、性爱、欲望和幻想的最深处,以令人信服和悸动的视觉形式赋予它们以独立和庄严的价值。邓箭今一步一步地将社会问题个人经验化,并且将这种经验与私密的个人心理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邓箭今艺术的最大特征和价值。”
           




 
   
那么,作为邓箭今本人,他强烈的自我进入的社会人文审美历程,有些什么体认呢?他说:“作为一种直观的、能抚慰并触及人们心灵的艺术,绘画,尤其是传统的绘画,能够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中体现出一种丰厚的审美价值。但如果从文化创造和文化建设的角度上研究,从维护人的生命存在价值方面探讨,绘画艺术则以它独有的职能,有义务、有权利改变人们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和视觉模式,把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带入其中,拒绝一切虚伪的、空洞的概念,到达我们生命的真实。当我们终于面对,并真正地触入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粹心理场最活动之中时,我们获得的是一份敏感而又充满刺激的额外满足。”(引至邓箭今《视觉经验在虚拟中的转换》一文)    



 
   
在定义“当代艺术”的概念上,邓箭今认为:“当代艺术的意义在于为现存的文化特征、价值观念提供多元化的思考空间,并积极地反思当代社会的文化标准,努力排遣旧有的功利主义及乌托邦倾向,走出人性的盲点,并从人的角度进行社会、文化批判和建设,使艺术的职能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于是,透过这样的文化选择,并透过一种非理性的观念,我看到一系列隐现于社会、权力、性之间的面孔。在工业革命、电子革命发展背后,有一种负面的影响,即一种人性异化现象。无论是当今社会的腾飞,还是电脑科技可谓一日千里的发展,都无法抵抗和排遣人们之间心灵深处的对沟通和信任的渴望,以及由孤独和压力带来的心理和现实问题。”
(引至邓箭今《视觉经验在虚拟中的转换》一文)    






 
   
在创作中他有何种深刻的当代的现实认知?他体味的认知是:“近几年我以青春、生命、性、暴力、群体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进行梳理以后并且发现了对这种概念上的认知:如果艺术家具备对社会对生活有一种洞察力和思辩力。这样,必然会带给艺术形态上的丰富性和戏剧性。所谓艺术中的丰富性和戏剧性也是从那些人们思维中不确定,不完整的形象记忆碎片里寻找和琢磨中获取的。对生命的感应力,认识生存状态下精神游离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恰好是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当代艺术中特有的人与社会最深层状态的一种互动。它帮助你理解和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子直接会投射到作品的情绪上。”(引至邓箭今《夕阳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美丽》一文)
 
    
陈帆观展评述
   
在09新春初始之际,能有机会观摩当下中国大陆最具整体思创的后现代著名艺术家邓箭今先生的系统人文生命绘画、雕塑作品,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探研机会。可以说,邓箭今教授在中国首都北京东区今日美术馆举办的“
情·禁——邓箭今艺术展”是一次社会城市化分量很重的个展。而邓箭今的个展及他本人展显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后现代艺术的尺标和美学哲理思辩的转折和新的审美意识的确立。先说什么是当代,尽管学资深厚的邓箭今教授也在文本中用了“当代”,但这个概念在总体人类文明史进程中仍未到来,我个人认为当下的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尚未真正步入当代而应是现代历史时空体系的延读,应为后现代或现代后时期,是人文社会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是新与旧时空的交接纷纭期。因为,从中国现代人文发展史来看,胡适、周树人(鲁迅)的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人文变革期始终没有真正的到来,这是一个漫长的文化滞凝期。无论文学、戏剧(包括步入后现代的新影像视画电影、电视节目)、美术、诗歌、音乐和舞蹈,它的人性本位的完善仍未成熟。人文变革的心灵需求的归宿仍是漂移不定。那么,我想要说的是人文社会的障迷仍是权力主义和宗法思想的专断。这个人文历史进程仍未消结。所以是后现代的艺术,包括邓氏艺木的个性化特征都是以思辩和自省思辩为前提后现代躁动游离期。可贵的是邓氏艺术的自省自觉的能动性使许多艺术家汗颜。
                            



感悟于艺术的良知与真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