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将痴心换平凡
报答平生替浮尘
 
 
自恋历程:玩 

 
   
北京,找不到北,京又不知来路。进了胡同恍然一梦,仍有依稀的城门印象。可眼下瞅这胡同,什么也不是。拆尽算了。土不土洋又不洋,留着是垃圾早没味道了。
   
上海,是牛得可以。海派的老巢,怎么折腾还是洋,比北京强。
 
   
南来北往,最喜欢过南京长江大桥,过了,就是江南了。南京这地儿也有个新街口,繁华商圈。北京的新街口是我少青年的养息地儿,不喜欢。乱。老样总没变。还是乱。
 
   
昨天,总还是瞅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上海影评人协会的观摩场,地点在南京路步行街竖着的一条小街弄里,星光影院。小型的300余位座。满堂的影评人。迟了点干脆坐在有空座的二排。
 
   
冯氏电影的大众平民味道又在画面中窜着,场内总有笑声。赢了沪中的影评人算小刚了得。一个涉列情感情爱的故事居然商业得可以,足见小刚的胡作非为见了效果。这叫玩电影。招招见梭见角,让葛优、舒琪和范伟尽情折腾。明星效益十足。大众喜瞅故大众电影。范伟这主儿脱不了乡农皮,土得可爱,葛、舒俩位男女一直在弹钢琴又洋得可爱。故事老桥段对白象京油子写的,柔滑得象喝北京的面茶。可舒大小姐一口台北国语,又觉在北投的什么地儿搅奶茶。要命的还是那位始终铁青面孔的舒琪情人,一位有李琳为妻的男人方中信。舒琪把怨妇演义得如此到位,惹人疼爱。委屈了李琳,戏份不多甘当配菜小料。大度。
 
   
冯氏的功夫赢在票房,边瞅边想:梦工场的创意是拚盘配得奇巧。受看是嚼出了拼盘里的无知名儿的什么味儿。
 
   
本是文艺片的框骨,把深沉黑色幽默了一把,这是要见工夫的,有启借的联想。
 
   
我原本对这事儿挺正儿八经的对待,于创作中要看是什么根基?并不是乱弹琴的胡作非为。可又想,深沾情爱还是要冉升阳光,甭把深沉当米饭拿来干嚼,还得痛还得悟那钻牛角尖的郁闷不爽的苦味是久养不得的。那铁青脸方中信处之不爽也不无道理。不好演。苦了这位香港的哥哥仔。
 
   
我是放松多了,心还是那颗心。就不那么故作深沉了。痴,还是那么痴不那么牛角尖了。忙是玩稍闲也是玩,反到玩出了创意的彩。小刚是我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