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陆电影任重道远而艰辛

(2008-11-06 02:04:37)
标签:

影像

新面孔

华语

青年

谢飞

吴冠平

中国电影

牵挂

娱乐

 

中国大陆电影任重道远而艰辛

 

中国大陆电影任重道远而艰辛 

 

追随电影逛奔心不死。

 

中国大陆电影任重道远而艰辛

 

    陈帆(中)与著名电影导演谢飞(右二)、著名电影学者岳晓梅(右)、影协负责人(左一)、著名旅法电影制作人凌飞(左二)在首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活动中。

 

    第三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北京时间2008年11月3日在北京开幕,遗憾的是没有能抽时间去看看、听听、说说。我参与了首届的全程活动,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北京《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发起人、《电影艺术》杂志社副主编吴冠平说过的一段话:“近十年来,青年影像创作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使得今天的青年影像越来越自由、新鲜甚至放肆,这些活跃的因子来自于不断更新的影像制作技术,来自于这个奇迹不断的时代,来自于万花筒般的现实生活。……那些新面孔,他们与今天的观众有着前辈们所没有的亲密关系,这些新面孔正是这场影像革命的主力军。《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就是要不预设任何立场地展示这些新面孔的新风格,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热情、智慧和思想。”

 

    也清楚的记得首届论坛主席谢飞说过的一席话:“首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之‘北京计划’的设立,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发现新人才,支持新作品。我们希望给那些有才华、潜质的青年导演和有特色的剧本或创意以支持,帮他们与制片人搭桥,给他们艺术上和经济上的支持。这些年,韩国的斧山电影节、香港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就是在做这种伯乐工作,颇有成效。现在,我们启动了‘北京计划’,希望也能实实在在地做些成绩来。”

 

    三年过去了,中国大陆的青年影像创作和青年电影创作情况是否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在上海时,曾亲自参与了由刘海波(上大影视剧作教援、文学博士)、武佳敏(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策展人),朱红影(影评人)、沈崴崴(影评人)和我组成的《影像现场—中国青年电影导演展讲评活动》。表达了我们与谢飞教授和吴冠平主编同样的心情。

 

    是的,从2006年至2008年三年的时间里,尽管相关爱心机构想方设法作出了很大努力,但那种拓展新人新作的艰难程度,仍令人心绪不快而失望。在这三年当中,尽管作为类似爱心关怀的姿态不够硬朗不仅明爽和不够务实,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到业界对青年电影人的期望之心用心良苦。

 

    我从传报的信息中,获知了第三届华语影像论淡的主耍宗旨依然如故是要扶持青年导演,而论题内容有:“大片时代华语青年电影的新选择;中低成本商业电影在当下的发展策略;全球化、都市化语境中的华语青年电影的地区资源整合。”我心里没有太多的学术之感,但这几年我在中国大陆从南到北,走了横店、上海、成都、南京最后又是北京的真情实感却残酷地告诉人们:所谓的青年电影发展又谈何容易?

 

    好多毕业了一批又一批的影视专业学子,丟到社会上就基本上无依无靠又无助。是的,王全安导演很有些成就了,你可以去问问他要多难有多难,他能做成这样算不错了。还有张杨导演,很著名了很大的成就,但这两年也觉行影如踩烂泥潭。他们,还有青年的他他们还有更年青的他他他们呢?曾执导电影《安子》的雷小宝导演,是位很具才华的导演,他远在青海生活清贫无助,谁又去关心雷小宝们?

 

    我又想起了我发起创办的《2003北京国际DV电影论坛》在展咉颁奖会上的情景,主持人陈铎问一位获奨导演在什么机构上班时,这位巳三十多岁的导演苦笑着回答说:我们都没班可上。所以,一切的电影论坛的议题都可以说是空谈是纸上谈兵对上对下都毫无实用价值。

 

    中国大陆电影巳经把所谓的品牌做坏了,当下根本上就没有电影市场又何谈“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吴冠平并没有错,谁的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