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安炮轰中国电影工业(二版)

(2008-08-16 09:26:24)
标签:

影评

中国电影

电影语言

观众

李安

陈帆

娱乐

李安炮轰中国电影工业(二版)

 

陈帆林间心曲工作室电影与电视艺术供稿

 

 

 李安炮轰中国电影工业(二版)

陈帆和李安的上海会晤

 

   【采访手记】与李安导演的晤面,是在他进入中国大陆上海筹拍他的电影《色戒》前夕,我们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见面并作了一次认真的交谈。对于当下中国大陆民族电影的状态,不仅业内人丧失了信心,就连众多热爱中国人自己民族电影的观众,都充满失望和不满。人们仍然期望:电影回归影院。这句活就是呼唤中国民族多元化丰富多彩的电影真正回归亿万观众的心里。我再一次申明个人的观点:资本和艺术的结谋,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电影业在中国大陆的现行状态下,是资本垄断结帮独占鳌头的霸主期,根本上就没有正常的电影市场或者根本就没有电影市场,谈什么市场?乱七八遭。而使原本是非常正常流通的电影发行与放映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出落伍世界人类电影文化的怪圈,必须改善现行电影菅制的法制环境,真正重创大众电影首以确立国风文化作为先导,而不是贵族电影、会所电影和某些投资人的霸主电影。一切事物都具有优劣、好坏、多寡、得失和祸福两方面的共存依存的互动置换关系,都在裂变中,是浮躁期。电影的浮躁必须彻底来一番改造。李安导演的心声是真诚的。

 

    吕克·贝松、东安尼·明格拉等电影大牌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造访,凸显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在日益扩大。如果在前几届,这些大牌一定是媒体追踪的焦点,这届却因为华人著名电影导演李安的出现,让他们有些黯然失色。在此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李安一天就参加了4个活动,除了电影节论坛上

    与冯小刚一起探讨“好菜坞与中国电影的关录”,还驱车10多公里跟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回忆了自已的6年“待业期”。晚上8点钟他又回到电影节,与中国内地导演分析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期间,李安导演还抽出时间接受了陈帆的专访。

 

中国电影还没有成型

 

    陈帆:在你的电影中,随时能感觉到中国文化对你的影响,相反内地电影人却不太愿意展现中国人的生活夲质,所以总难以打动观众,你觉得这些电影创作者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

    李安:我觉得大家应该对世界电影的来龙去脉要弄清楚,知道观众对电影的期望是什么?尤其是拍类型片,它拍摄的一些诀窍,我们要先了解。然后在观众与拍电影的人中间,制造一种默契,也就是一种观赏习惯。

    陈帆:那么用一句话评价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是什么?

    李安:目前中国的电影可以说是在筚路蓝缕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陈帆:你估计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安:没办法估计。有很多的因素,它有外片强大的压力,然后有政策方面的问题,题材开发的问题,观众观赏习惯的问题,跟电视竞争的问题等。这不是我能说得出一个所以然的。不过,我觉得它还是在往一个正确的方向改进。

    陈帆:除了以上的原因,很多内地电影人都不满意现阶段的放映方式,你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发行状况有什么看法?

    李安:还没有上轨道,大家还要谋策。因为我不是发行商,

所以我很难回答你的具体问题。就是说,怎么样发行?怎么样宣传?怎么样收账?还有政府的政策,都还在摸索阶段。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不要给张艺谋太大压力

 

    陈帆:那么你对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目前的发展趋势,像张艺谋、陈凯歌他们所进行的大片拍摄,有什么看法?

    李安:我觉得都是发展的一部分,我感到他们的负担非常的重。这是因为我们的电影还没有规格化,所以观众对他们的要求,又要商业又要艺术,又希望他们的片子在国外得奖,又希望在商业上有一个亮点,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然后,整个的舆论、市场、网民、观众,都指责他们,我觉得给他们的压力太大。

    陈帆:你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李安:大家还没有一种游戏规则。倒是过去他们刚出来的时候,还拍小的文艺片的时候,跟他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他们的艺术感,对人性的捕捉,戏剧性的掌握,都是比较能打动人的。那是比较纯真的年代,观众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大家棉是很单纯的。现在,他们必须要在电影工业上面发展,他们也要扛负这样的责任。在国外的导演不需要扛两方面的责任,那他们受到的压力就不是很大。因为,导演不能自已做片子,你要有摄影、有编剧、有制片,每个层次都要人帮忙,他才能完成片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就是这个意思。

    陈帆:也就是说,做中国导演很难?

    李安:压力大!然后受到的帮助又少,所以很难评论他们的作品。我觉得大家都在尽最大努力。观众应该对他们的评价客观些,大家可以一起研讨发展,应该多鼓励他们一些。我觉得,现在大家对他们的要求太过苛刻,这对电影创作是不公平的。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敬佩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勇气还有他们的付出。可是,他们有时候的付出,得到的并不全都是正面的回报。我能理解他们,因为我自已也是拍片子的,我知道他们的困难。

 

第六代难以扛起大任

 

    陈帆:对中国第六代电影人,像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王超他们这一批导演,你怎么看?

    李安:他们比较喜欢走影展路线!我觉得中国现在需要一个电影工业,所以不光是个人的风格。是要整个电影产业跟民众需求能够结合,就是要有一个市场。然后,它才有很多的电影类型,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才能形成一个产业。这才是现在最迫切的需要,而第六代,却没有扛起这个重任。

    陈帆:你认为中国这种电影工业的模式基本成型了吗?如果成型,它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

    李安:当然,它每天都在进步。可是,你要跟美国比的话,还有一段距离。全世界都被美国电影席卷了嘛!你怎么跟他抗争?这还有很长的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电影界近年一直在追随西方市场和电影语言,但是最大的电影市场恰恰在中国本地。过去中国没有商业电影,如今要向美国那样做商业电影,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到的。我们夲钱是有,但还需要努力,还需要耐心,只能慢慢来。还有我们要从自已文化的根里,从自已的电影语言里找到与观众相通的东西。

    陈帆:你认为电影作为产业,一定要与民众结合吗? 

    李安:电影反映社会,人人都有责任,不可以把责住全部落在几个导演或者电影工业家身上,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共通文化”,需要民众公认的电影语言,让它慢慢成为约定俗定的东西,我们才会有自已的游戏规则,才会走向正轨。我感觉,要完善中国的电影工业,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家要有耐心。

 

电影是我与别人沟通的方式

 

    陈帆:据说拍电影是你的生活方式,现在你还对电影这样痴迷吗?并且你一直想拍出好看的电影?

    李安:是的,我一直想拍好电影!这是我学习人生的一大方式,与别人进行沟通的一个方式。所以,我要一直拍下去,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很幸运有这个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