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V影像的心灵认知

(2008-07-28 15:55:49)
标签:

摄影

dv机

影像

视觉

日本

文化

dv电影

娱乐

DV影像的心灵认知

 

(陈帆林间心曲工作室电影艺术供稿)

 

    当下这个时代是DV数码时代,我年青的时候想都不敢想。记得少年初长时那会才十岁出头,因为出川北上寻父,在武汉寄居了两年,那一年日本的商品博览会在解放大道中山公园对面的中苏友好展览馆举办,就知道约着要好的同学挤进去看。

 

    见到日本液晶小薄板电视,好奇得不得了都瞅迷了,觉着神奇得不行,天天都去看好瞅西洋镜儿似的。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我后来随家人北上进京才十二岁。而时代的变迀科技的发展、更新和提髙,中国也赶上还超过了日本。就说这被日本人率先推出来的液晶电视,中国早已遍地开花成了非常普通的传播媒介工具。

 

    特别是DV数码影像诞生后,这种使用便捷随处可用的纪录影像的工具,已发展成全球性产业而走向百姓,一个人人会使用人人会拍摄甚至制作的DV时代终于到来了。日本人还真的很前卫进取,DV数码影像仍然是日本率先创建的数字影像系统,然后中国人才跟上的。科技的发展与变革具有全球性,所以,无论哪个国家率先创造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系统,用不了多久,就传播到所有有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与生活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工具与使用工具的人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反差比例,换句话说就是使用者的把握往往都很被动,知道使用却不知道怎么使用才会更好。就DV来说,这个问题就更加的明显。

 

    我在少年时,对视觉和影像都有特殊的敏感,要让我说怎么个特殊怎么个敏感,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其实也正是一个热爱视觉热爱影像的人最核心而根本的条件。从人的心理分析出发,你所见或者说所闻而见的你眼中的世界为什么让你那么充满好奇和探寻呢?

 

    这正是我们常爱讲的一句话:心中是才眼中是。你心灵中都没有任何想法,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或者干脆所见等于没见,没有给你留下任何丝毫引起记忆的影像,那你的视觉感光率几乎等于零。这叫视向盲点,或许你会认为,常处之地常走之路常往来于个人生活面的一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太理所当然而没有必要刻意去扫描它复印它或者感应它。

 

    心灵的课题,对热爱视觉热爱影像的人来说,是首为要紧的前提。我遇到不少持有各种品牌各种款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和各种品牌各种款式DV机的人,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影像拍摄工具的技术问题,诸如科技含量、所具备功能的优劣,直到款式设计、镜头等等。拍摄呢?捕捉画面的表述功力呢?怎么进入画面构思造意呢?却很少有人自觉在在刻己对影像的社会构成和造意构成进行修炼和研探。

 

    一个有生命的人如何将无生命的工具灵化成有生命的物,让它成为你心灵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一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切入点和出始转换你的视觉表述的根本。我知道存不少在髙等院校攻修图片摄影和影视编导的同学,从上大一开始就无法把握怎么才能自觉进入视觉领域进而扩展影像视野。

 

    而进入学课学习时,特别是修业影视编导专业(当然也包括摄影图片专业)的同学面对相机和DV机不知如何自在自为的调制它。这个问题很普遍。我认为教学上也是存在明显误区的,不少同学连相机都把握不好,面对DV机更加的束寻无策而不知所谓。

 

    可以这样告诉你或者不先是你而先是高校影像专业学科的讲师们、教授们、客座专家们,请各位学者不要在照本宣科误人子弟了。首要的第一课就是视觉领域和影像视野的敎学,这种教学是开放式的体验与互动。想入门的头一个台阶谁也不可超越。这其中的流程也是系统有规则的,但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口若悬河,而是有心理机制进行的体验与互动,逐步确认什么才是心灵唤启的视觉?什么才是心灵所想往的影像?

 

    人,心灵的东西充满着千变万化复杂的信息码流,因你的经历沉积着叠序着,但它并不是冷却凝固的,它充满着活性生命基因。需要的是你是否能用心灵的视觉激活再生力才有可能进入你所真正想往的影像视野。(来源:《DV@时代》期刊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