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伴侣:读杨绛先生
人何以为生?人何以要活着?珍爰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致很少有人认真去思考过。当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左顾右盼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大都是生存的东西,那就是吃饭、穿衣、住房和各种各样得与失的熬度。
再把这些意思换过去说,那就是钱挣多些,物质需求更丰富多彩些,享受更舒服些,于是就盘算着个人的计划和打算,于是就掂斤掂两,再于是就遇到各种麻烦,紧接着就在欲望之海沉浮,就在得与失的较量中走钢丝。
那事业呢?很少有人思量过事业到底是什么?我的桌面上放着一本杨绛先生的书《走到人生边上》,刚出版,杨绛先生这本“和自已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书中写了自序,落笔为“九十六岁的杨绛2007年8月15日晚”,时距我拿到这本书,也就刚一个月的时间。
我轻轻的翻开来,生怕打扰了她老人家的思绪,她像见着了我一样,她温存地微笑了,柔和温暖的话语,在我耳边轻轻的响起:“孩子,快进来吧!还犹虑什么?看看我这个老老太婆的自问自答。”
杨绛先生,是钱钟书教授的妻子,但她的坚强得如钢铁,但“人生的快捷,愈是在更多领悟到人生的动荡与艰辛之后,便深味到什么叫‘’匆匆过客’的真意,才会切实的品味出为何要珍惜人生、珍惜与亲人厮守的日子。 钱夫人已年逾90多岁,女儿钱瑗1997年早春去世,而钱钟书先生相继于1998年岁末去世。”(摘自本人《快乐,是代价的恩惠》一文)但,她并没有因痛失了以生共命的至亲至爰而气馁和消沉。
她老人家何以能做到这样珍惜生命?那是因为,在她的心灵中,丈夫和女儿并没有离去而时刻与她共存。我在阅读这本心语的字里行间,读通了她老人家的谜库底。她仍然依靠这种可以持续的亲情给予的力量,同样珍惜了自己余生的每一刻时光。她评判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于此,杨先生并没有在她的文字中,有意去评价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而都是通过字里行间所描述琐事、小事甚至极为平常的事,来勾描出了“仨人行”的人生之路。
那,人生的实在价值是什么?可以看得出杨绛先生是十分看重人生快乐的,哪怕是暂短的甚至是瞬间的,她都十分地看重。
所以,她老人家在几十年的磨砺中,深味着“快乐”的分量与代价,人生无论怎样哪怕让人不可逆转,哪怕让人切肤地感受到十之八九的不如人意,那,你也要珍惜快乐,这是代价换来的恩惠。
当烦恼和忧虑向你袭来,你将会如同像杨绛先生那样去面对吗?是的,我们的确应如杨先生那样,对于人生对于快乐——硬是要从年轻时就注重直至活到老珍惜到老,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的所在。
我们以然还有为生漫长的岁月,我们以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以然还有至亲至爰的伴侣相依相随,我们还惧怕寂寞和失落吗?你并不寂寞!你并没有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