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西汉流传至今的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故事……
>
记下这刻骨铭心的真纯篇章。
>
在现代画家笔下传说中的卓文君。
>
一口西汉年代的古井演绎了天地之情。
早春已降雨水将至,川蜀大地春意渐泛嫩青彩旦,我专程去了一直是心中非常想往的邛崃,邛崃,古称临邛,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
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余年,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为这片润沃的土地凭添了十分浪漫动人的色彩。
>
忠贞于爱情的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公元前117),西汉临邛人,富商卓王孙女,蜀中第一才女,通晓琴棋书画。“眉如远山,面如芙蓉,肤如凝脂”,貌美而聪颖,曾许砚于皇帝爽圭未聘夫死,十七而寡娘家。为相如一曲《凤求凰》所动,不顾封建礼教夜私奔,与司马相如结为夫妇。婚后历经司马相如拜官、免官、感情波折,仍恩爱有加,辅助相如白首偕老。公元前118年相如病卒,卓文君于次年深秋亦卒。
>
西汉时代的闰房,卓文君的当年。
据史记载,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文学家,与扬雄、班固、张衡并称西汉辞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在武帝即位,武帝读《子虚赋》深赞其才华,召司马相如至京;又写《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定国安邦。
>
文君相如痴相慕
发华春夏又秋冬。
>
庭院深处多怨春,不觉幌然竟五春。
曲径阁台碧水怨,曾似鸳鸯不慕仙。
相依相随愿久长,夫京相隔孤寂情。
绿荫啼鸟心独孤,奈得日头几回牵?
司马相如自从与才女卓文君成亲后,便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不料后来相如为武帝重用,司马相如赴长安谋职。一去五年杳无音信。美丽多情的妻子卓文君望穿泪眼中,接到丈夫仅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家书。原来当初卓文君二十岁便成了寡妇,回娘家居住。一次司马相如来拜访卓文君的父亲,偶然窥见了卓文君的容貌,便在弹琴时唱了一首自编的情歌,表达对卓文君的爱。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竟连夜跟司马相如私奔了。他们结合后,卓文君不嫌弃司马相如的贫寒,以千金之躯当炉卖酒,维持生计。可现在,司马相如官拜中郎将,想另娶名门千金了。文君深知丈夫爱情到头,恩断情绝的遗弃之意。下书人又在旁边急催着“大人吩咐,立等下文”,于是不假思索,挥毫疾书写了上面的数字诗。
>
为痴私奔共朝暮,甘作坊间沽酒人。
岁月匆匆多情牵,庭院漫漫最消形。
卓文君的这首数字诗,为人们历代传诵,成为爱情诗的经典!久居京城,看尽名媛美女,竟对文君萌生嫌弃之心。有一天,他给妻子送去了一封「怪信」,并嘱咐一定要带回文君的回信。卓文君盼到了丈夫的来信,欣喜若狂!可是拆开一看,她的心都凉了。原来信上只有冰冰冷冷的十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於是,她强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怨郎诗》给司马相如:
一别之后,
二地相悬。
虽说是三四月,
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
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
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
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
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
空守闰房对秉烛,京都有位多情神。
孤泪垂下日偏西,熬得时光绕罗裙。
司马相如看信后很是感动,同时惊讶妻子才华横溢。遂消遗妻之念。司马相如阅信后悔恨不已,深为卓文君纯贞爱情所感动,亲迎卓文君到长安。并从此杜绝犬马声色,兢兢业业做学问,终成辞赋一大家。
>
花蕊树抱相对寻,郎在千里何相随。
临邛宅中多凄丽,相影终是盼郎会。
>
福兮祸兮天地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