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漫步:娱乐性在摄影艺术功能中作用
>
摄影艺术的功能,是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摄影界探讨得最多的课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创作者的动机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众多观赏者对多种类作品审美价值的取向。所以,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我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不能不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认识与确认。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独具的功能,它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都无不带有各种审美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从摄影艺术的角度看,我觉得娱乐性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具体研究。
娱乐性,反映了现实中国人最为实际的审美习惯,正如曲艺(特别是相声艺术),被众多的中国人所乐于接受一样。摄影艺术作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娱乐性,并不是指以往在摄影艺术作品中所说的娱教性,而是指人们最为直接的玩赏感受,或是指具有通俗文化取向的娱乐感受。
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通俗文化的发展和存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占有很大的分量。人们生息繁衍、劳作创造,常常与最原始的最平凡而通俗的文化教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俗文化,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且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民风民俗所派生出来的通俗文化作风,比如喜庆愁丧的礼仪、面具舞蹈、情爱的对歌等等,人们精神情感寄托的层次,并不都是为了追求种种目的,也并不都是高雅细腻的,而是需求一种纯性娱乐的感官刺激,恰恰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大地上,通俗文化风习是很厚重的。这点是不可割裂和否认的客观事实。
我们不少创作者偏爱于风情作品的创作,恰恰又与这厚重的通俗文化风习,有着十分直接的承继关系。无疑人们在承继过程中,在心理感应世界中对娱乐性内容有着美好健康和丑恶低下的评判标准,这就有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过程,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取得的。
应该看到,美好健康的娱乐性内容终是人们所追求的,而丑恶低下的娱乐性内容终是人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反对的。
娱乐性,以喜闻乐见的选材见长。一般来讲,农材题材多以乡俗民风为主,都市生活(包括工业生活题材)的题材,多以凡人小事为主。娱乐性,始终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愉悦的情趣,它能从某一幅特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个人物的细节侧面,引发出观赏者的欢笑,或引起观赏者感官的刺激(比如体育竞技的趣味、人际关系的趣味、生活事物的趣味等等)。
娱乐性在摄影艺术中的注入和增长,是现代中国人多种审美需求的必然反映。人们的娱乐审美着眼点,由于不可缺少地关连着对通俗文化的实际追求,因此,摄影艺术也不可缺少的要承受通俗文化风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人的娱乐需求,无疑是无法脱离开这个具有大众性的审美前程的,这就必然要导致摄影艺术娱乐性的增强。
摄影艺术的娱乐性,正如电影中的娱乐片一样,具有明显的娱乐价值,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以一种解脱精神、体力劳顿的心情观赏一些具有很强娱乐性的摄影艺术作品,说明在我们创作的不少作品中,已经程度不同的体现了纯粹的娱乐内容。
娱乐性所产生的娱乐效果,是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乐趣,也是跟现实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有关。这种娱乐效果,使人发笑、牵人心弦,达到妙趣横生、赏心悦目、情潮起伏的心理感应,都是反映了观赏者的一种欢畅乐天的心境,这就足够了。相声演员牛群的摄影集《牛眼看世界》很值得推介和借鉴。
当然,娱教性也是存在的,但娱教性与纯粹的娱乐性仍有一定区别。所以,娱乐性作为新时期摄影艺术的功能,也就给予足够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