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漫步:怎么拍与怎么想

(2008-01-06 10:18:59)
标签:

影像

视觉

中国摄影博客圈

安城小帅

快乐摄影

新浪摄影

dv时代

中国摄影家杂志

 

摄影漫步:怎么拍与怎么想

 

 

55555.jpg 

 

    对于一般摄影创作者来说,“怎么拍”好象已不存在什么问题,由于各人的体验和追求不同,他们往往在拍摄中带有较强的自为性。但这是否就可以说,使自己的体验和追求更成熟、更纯净了。

 

    看来,这个问题还并不那么简单。的确,每一个摄影创作者都有自己的拍摄范围和选择视点,但这一创作过程,往往又会因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的某些欠缺,而带有程度不同的局限,加上习惯的创作模式,又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不少摄影创作者的正常发挥,那么,这个或那个拍摄范围和选择视点,就易丧失自觉把悟的可能。

 

    摄影创作者的自我把悟是十分重要的,它告诉人们,从事摄影创作,关键不在于怎么拍,而在于怎么想。想,就是发自内心的感应、了然和通灵,有较扎实的技术技巧,较深厚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固然很好。但不等于发挥得充分,不等于拍摄物态景观对象化。强调想,就是注重思,思之于内而发于形,正是潜层心态感应、了然和通灵的准确返照,自觉把悟进入了自由的状态,便会有可能引导你创作深化。

 

    摄影作品的完成,如同书法家完成书法作品一样,当然讲究作品中的溶“我”。一个好的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必定是情由心发,而情感所致,又必定会传递到手指间、笔端上,当把悟自觉贯通时,便一挥而就,“我”便溶了进去。这样产生的书法作品,在行间字里,硬是可以看到他的情、他的意、他的个性风格,摄影创作当是如此。

 

    由于单一模式的劣根所在,我们有些摄影创作者,不爱动脑筋,想之寻常,思之无奇,总是要去找兰本、去模妨、去复制,以为这就是作品“升质”的门径,但作品完成后,却没有多少的生命力,因为,人们并没有在你的作品里看到你自己。

 

    不在于怎么拍,而在于怎么想,就是说要求我们每一个摄影创作者,多一点溶“我”的自觉性。它实质上表达了“我”真正对生活的认识和观照,“我”真正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反思。一幅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我”溶汇得愈自觉,作品的生命力才愈旺盛,个性与风格才会愈突出。

 

    一位青年摄影家说得好:“我”包含着大家在。这意思准确传达了个性体现与观赏群体有机的勾联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