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头末的絮语

(2007-12-15 00:27:44)
标签:

教育杂谈

 

岁头末的絮语

 

 

岁头末的絮语 

 

   访谈人:金宇洲 80后学子、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协会会长、上戏论坛创始人、温州青年联合会学创联副会长

   被访谈人:陈

 

    金宇洲:好久没见了,很想跟你聊聊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个经济化的社会?

     帆:我觉的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和很有价值的话题,那就是《经济、市场和再分配》,我很想专门抽时间来写这篇论文。就当下中国大陆的影视业来讲,我个人的认识是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应该说当代的观众是娱乐消费者,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互动元素和体验元素。这跟人们当代的心理需求直接有关。身处在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伴随着的物质占有欲望和享乐主义,越来越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而来伴随着人们心灵的困惑,这种反差,也越来越明显。

    金宇洲:发展经济富国再逐步富民,这个前提没有错,你涉及的问题的确面临着抉择,你能具体谈谈吗?

     帆:显而易见的是物质欲望和拜金主义,导致了人们唯我独有的欲望加剧,这种欲望产生的负面因素是,人们的冷漠与疏离。这是当下全球性问题的而不仅仅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尖锐性也反映在人们的精神欲求上,为什么?面对娱乐消费,人们的理念也与过往的传统欣赏习惯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更多的关注享受娱乐,什么是享受娱乐?就是时尚、刺激、欢乐,用眼下时麾词叫毙酷。人们不太需要思考而热衷于开心、放纵、减压,实际上说人们真的不需要思考了吗?不是的。从人本上价值观来说,人们还是需要和谐的沟通,但是人们因为长时间的缺乏和谐的沟通,冷漠和疏离开始筑成了厌倦的长城,也就是说人们虽然内心深处还是需要和谐的沟通,但被这厚厚的厌倦长城阻隔住了。父母与儿女真想对抗下去吗?这事两代人都要想想,特别是作老爸老妈的,能把儿女当成私有财产吗?惯得不成样儿了还有不反叛的?做父母的不聪明啊!

    金宇洲:你的思维挺特别,跳跃性的。不过很有趣,你怎么认识社会经济和再分配?

     帆:我已经意识到,当下经济的变故造成了上述的状态,人们对物质和财产的再分配仍处在萌动的状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人们将会使人本关系更加的恶化,我们还是说说影视娱乐业,实际上中国大陆当下的影视娱乐业存在着核心问题,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分配原则,盲目照搬国外的分配经验,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影视娱乐业分配状态是不符合科学的经济分配原则的,没有一套成熟的符合国情的市场价值体系,盲目追求票房,盲目追求“豪华型”创作。其实加剧了观众消费终端的正常的运转,因为众多的中国观众群需要大众化的消费,在这样的状态下,又怎么能够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所以我认为影视业的资金运作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国家应有一定配额的资金投入,扶持中国民族电影,特别是扶持新生代的发展,二,民间集资建立行之有效的基金会,而不是当前所出现的谁有钱谁就是老大,谁就可以挑三拣四,这些问题都是关联的,关联什么?关联终端消费利益,总体的投资原则没有形成,一是国家没有建立真正的投资份额,二是没有来自民间的财团做后盾,各自为政,财大气粗者便独占鳌头,这就是造成中国民族影视业反常发展的消极因素。

    金宇洲:这一年中你有什么实际感受?

     帆:最近半年,我接触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演出比较多,深感到上戏的师教方法非常可取,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院方很关注效应,很知道演观沟通,对学生的培养也注重实际的演观效应,这就是沟通,而不是隔岸观火,所以给我带来的启示是,偌大个影视业的市场为什么死水一潭?这就是说有一个按“需”分配的问题,需就是代表最大多数平民消费群的消费所需。谈到票房,的确令人汗颜,为什么?因很多观众无法承受进电影院的票价。面对中国娱乐消费市场,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票房分配上因按需所需分成几个档次。

    金宇洲:假如你只有365天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帆:这是什么鬼问题?不过我最愿意做的事,有两件,把我的书稿全部出版,稿费和版税全部奉献给穷苦山区的孩子,让他们读书,第二完成我到生命结束前的三部电影的摄制和发行,哈哈,还早着呢!不好细说啊!多献爱心吧!还能怎样?

    金宇洲:假如你回到二十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帆:可能并不会是一个智慧很高的天才少年,我始终认为天才的基因是需要历练和积累的,二十岁的经历有太多的误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没有更多的经历,有经历才会有体验,才会有选择才会有取舍,智慧才会从此而提高,当然如果我又回到了二十岁,我希望有更多的浮想联翩,因为二十岁的年龄是最容易出童话的年龄,这就是创造,希望二十岁的创造能够延续下去,到了三十岁、四十岁、六十岁都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二十岁的创造是一个始发源。如果你在二十岁都没有创造力,我想今生今世也成不了大成就。

    金宇洲:回顾你现在走过人生日子,最令你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

     帆:在具备了二十岁的原发创造力之后,我感到心有所为,而大胆去做,并把他做成功,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我的感悟是要敢想敢干,而不是说,而是行动,去做。而不是去说,而是去行动,去做,并坚持去奋力实现这个目标,是我最大的喜悦。而不在乎人前人后。在我记忆中,当我做成了一件比较突出的事情的时候,我已经消失到无影无踪了。

    金宇洲:你对新一代的青年不仅仅局限与影视工作者,有那些忠言和期望?

     帆:我认为不在于你能吸纳多少,而在于你能否消化,国际著名电影大师阿巴斯,他的多半生中其实观摩影片很少,现在我们很多年轻的影人据说有很多的影碟,有的都可以开一个小型影碟博物馆了,你消化的了吗?你是卖碟的吗?所以我认为消化是最重要的,在校在读的任何专业的学子也要懂得什么叫消化,不要乱去收罗这样那样的参考书,那是很误人子弟的门径,我认为学在精,而不在多,这就是以档十的作用。二、要善于吸纳前人的经验,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是一大忌,切切牢记。三、打好基本功,而不要不求甚解,这都是表面功夫,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金宇洲:你经常的创作,但你现在是否继续保持着积累、阅读的习惯?

     帆:毫无疑问,是这样的,无论文学还是电影,甚至包括戏剧我都在不停顿的阅读和积累,但有一点非常清楚,这绝不是拿来主义,它的选择性很强,而且这个过程并非很完整的,我不会去通读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这是我的习惯,我经常抽看或者片段看,我读别人的小说,哪怕是名著,我都不会通读,我都是抽看和片段看,这种习惯因人而异,千万不要效仿。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将会持续不断的保持旺盛的创作心态,去完成我所要完成的或文学或电影或戏剧,甚至是独幕剧或者别的什么学科。

    金宇洲:在你接触的文化商人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位,他有那些特质?   

     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我还要回答你,我可以告诉你,我很欣赏美国的电影导演斯皮尔博格,他就是一个地道的电影文化商人,他的社会洞察力极强,思维敏捷,有深厚的睿智。接触的熟悉的文化商人在中国我还没有看到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甜梦犹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