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2007-10-22 21:24:32)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约翰·拉贝(JohnH.Rabe)配带着中国政府颁发的襟绶采玉勋章。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岁月苍桑好像早已被人们遗忘,约翰·拉贝(JohnH.Rabe)在南大的故居早已荒凉。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南京大学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6日举行拉贝故居修缮捐赠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德方三家单位向南京大学捐赠人民币225万元,用于拉贝故居的修缮和建设“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及“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

 

    近日在沪中阅知的一条重要影讯信息是:由中国大陆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与联邦德国豪夫曼和佛格斯娱乐公司,联手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摄制的电影《约翰·拉贝》,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前策谋筹备,已于10月18日在上海开机投拍。

 

   它又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但不同的是它讲述的故事和表现的内是是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的约翰·拉贝(JohnH.Rabe)。

 

    约翰·拉贝(1882-1950),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来中国,1931年至1938年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出于人类崇高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与十几位外籍人士共同筹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曾保护了20多万中国南京难民的生命,被称为“南京的辛德勒”。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德国人约翰·拉贝(JohnH.Rabe)。拉贝曾是德国纳粹在南京的负责人,南京沦陷期间,他保存了两千多页日记。1996年,他的日记被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出自一个日本盟友的德国人之手,此外,他还曾将日记呈交希特勒。59年后,拉贝的外孙女厄休拉·莱因哈特夫人读了这本日记后,向中国《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坦言,日本人在南京对受难者的摧残甚至超过了纳粹的残暴程度。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图为《拉贝日记》中文版封面。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南京国际安全区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部分成员,居中者为约翰·拉贝。

           焦点透视:关于电影《约翰·拉贝》背后的真实故事

            约翰·拉贝(JohnH.Rabe)和他一家在南京。

 

    约翰·拉贝(John H.D.Rabe),1882年11月23日—1949年1月5日)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了大约20多万中国人而闻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曾在非洲数年的拉贝,在1908年起受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开始在中国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经商。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他目击了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1938年回到德国,6月8日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但报告当时没有公开(一般认为,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之后,他甚至一度被盖世太保逮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被先后苏联和英国逮捕。在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他在1946年六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生活拮据。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因而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1950年拉贝于西柏林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孙子保存。1997年他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

 

    19世纪末,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了一位名叫约翰·拉贝的传世英雄。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

 

    他于1909年来到中国工作,先后成为北京、天津、南京西门子分公司经理。他在中国生活了整整30年,他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接触,因此,他对中国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一些外国人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1938年春,拉贝回到德国后,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疯狂暴行,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

 

    二次大战结束后,拉贝因他的纳粹身份又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为他募捐,为他寄赠食物,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1950年,拉贝在柏林患中风去世。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拉贝才犹如凯旋的英雄,从历史迷雾中向我们走来。他的日记被公之于世;他在南京的故居被考证确定;他的墓碑安放到了南京;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中国人民的热情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献给这位和平勇士。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叶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陈帆编撰/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