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聊天室:把电影奉为生命的陈勋奇(1)
主持人:陈
帆
嘉
宾:陈勋奇/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制片人
做电影很需要商业头脑
陈
帆:进入中国大陆拓展影视拍摄与合作,据我所知最先介入的是徐小明、张鑫炎等位导演,九七以后就陆续包括有明星在内的香港艺员进入内地拍片或中港台合作拍片了,也包括一批做古装片、动作片、文艺片的导演。勋奇导演你是什么时间进入中国大陆内地的?
陈勋奇:我是在1992年第一次回国,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攝古裝武俠片《边城浪子》,那个时候才发现香港电影人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对春夏秋冬没有多大的概念,我就深深陷入冬天的冰天雪地世界里面,带着一班兄弟陪我一块熬。我要选有烽火台的景點才像邊城,那位北影的美术师傅很敬業,不怕辛苦,带我们到河北去看景,八达岭長城以外的山区,有很多烽火台的地方搭了一个規模不少的“万马堂”,还搭了一条L型的街道,如果当时有商业头脑的话,那兩个景點可以不拆,这么多年来繼續在哪里搭景的话,也可以变成另一个影视基地了。现在看横店影視城发展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很可惜,人家也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陈
帆:电影作为工业制作生产的流程,它必然需要进入观众消费市场,它必然有成本核算和市场收益,所以从电影是工业的理念出发,电影的商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事,是必然趋势。我相信,你的感受必然很具体很深刻是吗?
陈勋奇:我觉得我们搞艺术的,很需要有商业头脑。如果電影人能与商界精英一块携手,各自發揮所長,相信会为中国电影创造美好的明天。企業家肯定会有很多长期的地产建设计划、周密的資金和人事管运方針。你就专心负责影视藝術创作,肯定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就好像香港,很成功的嘉禾电影公司,他们就是制作是一位老板負責,發行另一位老板管,更把中文版權和國際版權分工,明确责任派到位,所以他们很成功,在國內外聲名顯赫。总括来讲,香港电影界与大陆电影界的分別不大,只在制度上和選材上有点不一样而已;那个时候中国大陆电影制片厂的制度上让員工們缺乏了竞争的心理,那位厂长曾经跟我讲过一句我不會忘記的话,就是厂里的员工是不能炒鱿鱼的,我就没办法让《某些員工》白吃白住养在那里几個月,直到片子拍完!其实,香港电影,早就学会了企业化的工作模式,香港有很多影片很成功,其中有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不够企业化。不够企业化的那就熬吧!
我决计要在中国大陆发展
陈勋奇:我从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就回大陆拍攝我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上海探戈》,想稍稍表达一下我的爱国心。那个时候很多朋友、我的兄弟姐妹,他们都移民到国外去,就是我偏要回中国大陆發展,《上海探戈》讲述在上世纪30年代,兩位在法国留洋回来的年青人在上海开报馆,為事業打拚,跟黑白兩道抗争,令租界的外國人佩服的故事。我的《爱国心》沒有白費,《上海探戈》的播出得到很好的成績,我在劇中扮演任天翔的正義型象也可以說是深入民心。
陈
帆:正因为你热爱影艺业,想通过自已的不断努力,给做中国人的自已—点自信心,你才会留下来发展自已最能表达的方式:拍中国人自己的电影!为着自已想创造的电影视界,你是怎么进入大陆内地探师访友的?
陈勋奇:当时不少香港人都移民走了,我卻偏偏走进大陆来,拍连续剧。九七年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在这段日子里边,我大部分时间住在北京,跟电影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交流,《上海探戈》还是电影学院的兩名学生和我一起创作的,因為我喜欢用新人。2000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個晚上,我深深感受到老百姓的兴奋,我的爱国心又来了,我觉得要拍一些励志,有關奧运题材,对下一代有益的影视作品!但是我的力量有限,孤军作战很辛苦,因为這种题材不是主流,很多合作方明知道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認為不商業,不賺錢,不敢跟你合作,要么只出一个很低的价钱。這也難怪,不是主流嘛!
所以我的愛國計划到現在只拍了電影《辣椒教室》,30集連續劇《群英會》和剛完成的24集連續劇《功夫小英雄》。
体育运动题材是我的最爰
陈
帆:你真是位勇敢的爱国者、身体力行的电影人!看得出你是位思必行行必果的人,很想听你谈谈自已的亲身从影经历?
陈勋奇:2000年开始,我要拍奧运题材作品,人們说我很傻,有錢不賺,自找苦吃。对啊!拍什么运动题材呢?运动题材肯定没有卡士的,因為當今的紅演員沒几個有專業運動技能,所以,只能找一些受过专业培训的年青人,但新人怎么賣錢呢?
某制片人和我合作完《上海探戈》,便立刻催我继续拍,当时因為我有《陆小凤》的版权,所以我就答應拍《陆小凤》。但后来我发现《陆小凤》这个题材很难拍连续剧的,因為古龙的小说是推理性的,如果拍连读剧,觀眾少看兩集便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還有另一個理由是我覺得陆小风这个人物,对女性有些低贬,于是我就放弃这个计划了。我回香港帮嘉禾公司拍了一部學生电影,叫《辣椒教室》,这是我跟曾志伟、雷頌德、杨恭如合演的,教育一批頑皮的年青人怎么利用音乐和舞蹈去发泄他们多余的精力,強健身心。在拍了《辣椒教室》以后,我覺得拍电影去传达教育思想,是不够編幅說話,要傳達正確意識還是電視連續劇的力量大,所以我又策划拍攝連續劇。
陈
帆:这几年你频繁往返中港之间,有时甚至万水千山的还从别的国家回到祖国奔忙,你的初衷是什么?又怎样看待自已的目标?
陈勋奇:我回国内筹拍奥运项目的连续剧,首先選拍《跆拳道》,因為跆拳道是奥运的竞技项目,也是我从小学習的一种拳法,这就是我跟曹颖主演的《群英会》。因为這題材不是主流,我要克服很多困难才拍成了,沒想到在《群英会》播出后頗受年青人歡迎,無形地推广了跆拳道运动,很多不认识跆拳道的年青人都去报名学习,全國的跆拳道馆的業務都增長了不少,我又意外地樹立了另一個《跆拳道》教練的正義形象。
既然推广跆拳道的成績能被肯定,那我更把目標定得更有意義,就是“把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培育功夫動作片的新偶像”!山西王冠跆拳道館熱情地參與,和我合拍《功夫小英雄》。我希望我的奥运项目能夠一个一个的拍下去,每個項目都能捧出一些有真本領的年青人。我正在继续克服困难,把另外的項目實現,譬如击剑,排球,网球等等!所以,如果能跟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合作的话,把自己积累下來的经验好好的發揮,不難从孤军奋战的局面变成—新力量,再創新局面。
这次《功夫小英雄》,我就讓很多新人发挥他们之长,整体水平都不错,希望能讓年青人重新認識中國功夫!希望在2008年開始,运动题材也算是一个主流。因為健康、励志的訊息是必须要積極傳送的,因为我们中国的前途,很看我们的下一代,这一代的努力,要看下一代怎样去发扬光大。培养得好的话,下一代就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市场潜力大但须努力
陈
帆:你是怎样看待大牌明星的?你认为怎样才算做好电影?
陈勋奇:在影视圈来讲,中國是很有潜力的,因为我們有十三亿人口,每人一块钱就有十三亿的票房!所以,只要在發行方面上軌道,有这样雄厚的市场,誰不掏錢投資?
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完善的計划,你就能拍出好的作品。电影和電視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大收入就高,收入高在制作上每一个部门都能达到水平。不会说钱都給那些所谓大卡士了,只剩下小部份在制作上.我就從來不相信什么大腕明星,他们是不是保証片子一定卖钱?!
我堅信制片人或者是导演,只要努力,也可以被觀眾們認同,那你也是一个卡士,你就可以隨時起用有潛質的新人,那就能把制作費恰當運用,
努力打造好产品。我補充一句,我不是低贬了明星的效应,我只是觉得,制片人把錢花在不是真正的大明星身上,而把制作水平拉低,那是很不值得的。
陈 帆:你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呢?
陈勋奇:在《功夫小英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拍攝体育题材的影視作品。同时也答应了成龙,帮他做执行导演拍《飞鹰计划》续集,上集是在1989年我帮成龙拍攝的,17年后我再做他的执行导演,是要再向他学习,因为他拍武打戏的动作设计是天才!是世界之冠!虽然有人說我的低調作風會讓我自已的人气在成龍的大名之下慢慢的淡化,我不像其他导演那么會利用成龙的名气,去把自已包裝,把自已捧起来。其實不用擔心,
因為如果你是有真才實學的话,是經得起考驗的!
我有我自已的风格,我有我自已的形像,我堅信这个圈子除了运气以外,实力还是最重要的!
我常对身边的年青人作出鼓励,我要他们学习,别再浪费时间.我15岁就踏入電影圈,在邵逸夫的片厂跟名作曲家學電影配樂,那时候年青,脑筋聪明,赚钱又多,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會赌钱啦,泡妞啊,颼車啦。很多人都喜欢打麻将,打麻将最起码四圈,四圈完了又四圈,浪费多少时间!如果利用这些时间多学习,不管是什么技能,
那今天我的成績肯定更高,發展更大!我太后悔那个时候把時間花费在无聊的闲散中,没用!(来源:电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