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点:CIFF2007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2)






此次在南京举办的CIFF2007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据业界知情人评估,作品的参展和入围的参与情况要比上—届多,从放映排片来看5月18日起至5月21日止,将分别在南视觉美术馆、南京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展映如下类别近70多部影片:
剧情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0部;
纪录片xxxxxxxxxxxxxxxxxx18部;
试验片xxxxx5部;
荷兰纪录片多部;
粤港短片16部。
整个影片的展映活动,互动交流性强,参与本届年展的评委、选片人、策展人、批评家、参展导演、嘉宾,将与高校教师、相关院校研究生、专业媒体记者及艺术院校影视及传媒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探讨,无疑会对中国大陆发展民族影视产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参与此次展映活动,主要尽多的观摩这些青年导演和制作人的作品。在剧情片方面,这些新生代的电影人,充满创作激情,普遍感觉在电影技术技巧的把握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或者正在向更高的镜运语言的把悟上探进。但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题材的面还有待拓展,而缺乏生活的力度。问题在于剧作的把悟,必须从现实生活中,最具人本价值的核心入平,那就是责任和良知。无论是自已身边熟悉的,还是选材于文学作品,都需要开掘。现在我们—些年青的导演感触多于理性,讲述—个故事多有个人抒发内心情感上的偏执,自我情结浓重,有的甚至是“一吐为快”的即兴抒发,而在场景人物的铺排上又缺乏必然的联系。什么是故事?连小学生都知道的“起承转合”几乎完全被疏离了割断了,好像在写日记。这并不说,日记体的故事电影不可以拍,而问题是,现在我们—些做剧情片的青年导演不用去讲故事了,而是在无法抑制的抒展个人的某种情怀。看来,抒展情怀的失智在于我们做导演的本身到底有多少时间在修研学识(学科的、人文书籍的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它说明,综合素养对导演该是何等的重要。剧作的总体把握,不仅包括电影本质的诸多造型元素,更包括内容的构成,故事内容的扎实和叙事情节的起承转合,这都与导演自身的综合底蕴息息相关。
(2)叙事在电影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叙事成分在故事中的铺排,占重要的分量。现今不少青年导演忽视叙事,而愿意单恋自我情怀的渲泄,一位资深电影传播学者说:“这是一种浮浅的流度而没有温度。”如果情节只停留在表象化的点传中而没有开掘的深度,情节中的人物活动必然支离破碎,镜画的内容构成必然就是打动不了人心而空洞无物。叙事的要紧,是丰满有力度的故事构成的基础,而起承转合才有可能在丰满的内容机体中,形成自然起伏的网络。忽视叙事的构成,甚至淡化情节都是极违忌的弊端。
(3)怎么说剧本还是最根本的前奏。与其把精力先放在剧作的精心整合上,也千万不要匆匆上戏而最终造成“无戏而终”。
我说这些并不表明他(她)们不在努力,而恰恰说明他(她)们正在“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努力是极其可贵的!中国民族电影大环境的诸多不足现状都是综合需要治理的,为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新生力量的成长,成长中的幼稚终将会被最终的成熟所代替。
(来源:影视娱乐新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