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故里寻踪
走进/山乡/一片恬静的/秀色/如果不见/那时麾少女的/风姿/你会/突然感到/时光的/倒流/远古虽不太远/见那斑剥的/石碑/已沉沦/泥土里/躺着一位/青衣老人
浙江省所在辖县文成县境内的南田镇,是明代开国始皇朱元璋的政务、军机大谋士刘基(又称刘伯温)的故里,在那偏幽的山林丛中,有为纪念这位明代开国元勋刘基而建于明代的刘基庙,及附近的辞岭亭、盘谷、石罄洞、三叠岩、刘家旧宅、刘基墓等,是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区。
刘伯温(很少人知道叫刘基),人们多会想到中国戏剧、影视及古典文学中的传奇故事,但具体有关他的史料,世人却知之甚少,现在的文成县辖属温州市,是该市经济发展中最跟后的一个县,文成县地属浙江南部,地形为山区,境内群山环绕,山间盆地狭小,山地丘陵占95%,交通至今仍不发达,若去刘伯温故里寻踪,很有些探幽寻古的情趣。
刘基,字伯温(以下通称刘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 6月15日,卒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终年65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刘伯温,是中国明代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和著名的文学家。由于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是有多方面造诣的优秀学者,炎黄子孙对刘伯温多有传颂和赞誉。
刘伯温出生在文成县,原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朝廷封诚意伯,人们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被朝廷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为刘文成。浙江省文成县是公元1948年设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伯温。
刘伯温一生好学,元代年间的他:14岁-17岁读书于括城(今浙江省丽水市),18岁-21岁读书于石门洞,22岁中举人,23岁考上进士。26岁出任元代江西行省高安县丞。此后,曾任元代浙江行省都事、浙江儒学副提举等职,断续为官10余年,沉沦下僚一再受抑受贬,他曾三次辞官一次罢职,但始终不改浩然正气。刘伯温目击元代时艰,心忧天下刚正不阿,又廉洁奉公,表现出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林高风。
刘伯温在48岁(公元1350年)时,愤而弃官隐居家乡,著《郁离子》。50岁时,朱元璋曾三次派人到武阳邀请,因此刘伯温才重新出山返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参与军机,成了朱元璋开创明王朝的主要谋士。明洪武初年,朝廷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诚意伯,年俸240石。明洪武四年,刘伯温时年61岁告老还乡。他为人虽行业谨镇,惟弈棋吟诗口不言功,但仍遭胡惟庸等人构陷,诬他争夺有“王气”的基地,因此为朱元璋所疑忌而被夺禄。在他63岁时,不得已复入朝廷引咎自责,直到65岁病重时,才被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乡南田,不久便逝世了。
刘伯温出生于元、明两代间,50岁之年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在他48岁归隐南田山中,到50岁出山投奔朱元璋之前,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一书,反映了他对元代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刘伯温认识到元政权无可救药,尽忠无途报国无门,所以他对时局便十分关注,看准了朱元璋当时是各割据势力中的佼佼者,以为“王者”已兴,刘伯温便应聘赴金陵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也正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何以讲刘伯温是明代始皇朱元璋重用的开国元勋呢?简言归总他的主要贡献据史料记载有六件大事:(1)力主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当时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部将,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居位自封其部将为元帅及左右副元帅,朱元璋被封为左副元帅,受小明王节制。此时,投奔朱元璋的刘伯温力排众议,支持有雄才伟略的朱元璋大展宏图,除掉小明王使朱元璋成大业迈开第一步;(2)为朱元璋制订了“征讨大计”当时各割据势力纷乱相争,刘伯温谋策攻略于朱元璋左右,至使朱元璋欲皇权之势逐步制胜状大,才使朱元璋遂成帝业;(3)刘伯温因谙韬略,又深通天文地理,故往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在朱元璋的重大战役中,或运筹帷幄,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制敌屡胜,比如公元1363年7月的鄱阳湖之战,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由于刘伯温战功卓著而巩固了朱元璋的皇权基业;(4)洪武开国之前,公元1366年刘伯温等位重臣受命卜地拓建金陵城,第二年他就授任太史令,并诸同僚定律令。对当时朱元璋及时行乐,刘伯温及时提醒“居安思危”,引为朱元璋重视而受用;(5)洪武开国以后,刘伯温奏立《军卫法》,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为明初开国朝政,肃纲纪、整吏治、严办贪枉起了决定性治国之益;(6)刘伯温61岁告老还乡后,力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己立,宜多济以宽大。”临终前还遗嘱次子仲景。古今往来,对刘伯温人品的评价都很高,那即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计名位不贪爵禄,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
刘伯温自幼颖悟绝群,读书过目通诵,比如23岁时他赴京会试,一天去书肄里阅天文书一帙,第二天又去看,主人见这少青如此嗜书,想把书送给他,刘伯温却说:“我已经放在胸中了,这书就不必拿走啦。”主人不信,便从书中选摘数节考任,他竟一字不漏背诵如流。刘伯温在生之年中于书无不读,凡天文地理、阴阳小筮、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猎习养。刘伯温一生著作极丰,除临终前缄封石室,后被朱元埠派人取去没有外传的部分天文书、兵书外,并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及百战奇略问世。刘伯温三分之二的散文都是通过寓言故事,形象地来体现主题思想的。比如在中国古典名著《古文观止》中,就收有刘伯温散文两篇《司马季主论卜》和《卖柑者言》,都是一直为后人赞誉的名篇。他的散文名著《郁离子》是一部寓言集,写了很多的故事,讲的却是治国治军、伦理、道德,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道理。所以说,刘伯温可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写寓言体散文数量最多、成就很高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家乡青山绿水,秀丽幽静又多他的遗迹贯脉四野,不妨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