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是一个方便的去所,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掏上1块钱,或者5毛钱,或者有些地方还不要掏钱,就可以痛痛快快、酣畅淋漓地放松一回了。但是,当走路也开始颁发执照后,上公共厕所需要领取专门执照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远了。
新鲜吗?
据报道,西安西一路小学和西安市交管三大队在一次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教育课后,举行了“走路执照”颁发仪式,首批50余名小学生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考核,领到了“执照”。学生们兴奋地说:“我爸有驾照,我也有执照啦,我的是走路执照!”组织者介绍,这次在全国率先颁发“走路执照”,就是教育孩子们从自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意外。
我要为西安交管和教育部门狠抓交通安全教育的行动大声叫好,但也同时为我们这个跟风的社会有可能面对的“变种执照满天飞”的局面多了些担忧。
执照,本来是从事某种职业的许可证明,由相关职能部门颁发。比如驾驶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教师上岗证等等。但是,由于每一个证件的后面,都牵涉到了诸如收费、管辖权的分配等问题,于是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管辖的权限制定不同的“执照”,比如“卫生许可证”“宠物豢养许可证”“垃圾清理许可证”“渣土搬运许可证”等等。
于是,当“走路执照”这个名词出现的时候,我想: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不是又可能无端地多出一些“执照”来吗?
比如:全国各地的城市禁烟运动已经开展得越来越广泛了,很多公共场所已经明确挂出了“禁止吸烟”的标志,但很多烟民还是忍不住烟瘾发作而违反规定。那么,是不是颁发一个“吸烟执照”呢?只有经过培训,宣誓保证不乱吸烟,不乱丢烟蒂的人才能领取“吸烟执照”,有了“吸烟执照”才能买到香烟。这样不是可以减少很多烟民吗?
又比如: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凡是去公共餐馆用餐的人,都应该领取“吃饭执照”。领取执照时,需要体检,证明你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而且有良好的用餐习惯,吃饭时不会唾沫飞溅,影响他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会吃霸王餐,也不会浪费粮食。这样是不是可以很好地管理餐饮业的文明秩序了呢?
还比如:为了有效地管理娱乐场所的混乱现象,凡去娱乐场所的人,首先必须申请“娱乐执照”。不但要证明自己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懂得唱卡拉OK、洗桑那和干别的事的规矩,保证尽量不受小姐的诱惑,就算受不了诱惑,也尽量不和小姐上床,实在忍不住要上,也会保证遵守“公共场所使用安全套”的规定。这样不是可以最有效地防止爱滋病的传播了。
再比如:为了改变城市公共厕所的脏、乱、差现象,要求每一个需要上公共厕所的人领取“上厕所执照”。每个人也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懂得文明礼貌,让小便的同志先上,让拉稀的同志先上,对便秘的同志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体力,蹲得下站得起,眼神好,保证做到“小便入池、大便入坑”,能自如使用水龙头,做到“便后冲水”“便后洗手”,没有乱写字练书法的癖好,不会在厕所的墙壁上创作“厕所文学”,特别重要的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入厕应交的一块钱绝不拖欠,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素质。
这样,当每一个人都拿到了执照,干任何事都“持照上岗”时,社会是不是会更加文明呢?
只是,每个人的背上都多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每天出行必带的“执照”108种,否则,你将寸步难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