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状态

标签:
鲁鸣无语状态 |
分类: 顺心随笔 |
无语状态
文 / 鲁鸣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随笔“不可言语”。重读它,很有感触。美国这次大选超出人的想象,极具娱乐。既然两位候选人都不是我要投票的,本该闭嘴。我尽量不说话,但久不久还是会在群里忍不住说两句,甚至在家里亦是如此。 其结果基本是无花果,或不欢而散。
无语,不等于无动于衷,也不意味着不介入。它很可能是无语者用沉默来抵抗这喧闹世界,以安静对付无理取闹和人间无尽的自圆其说。它的力量难以直观,有时巨大无比,就像海风到来之前的无声,就像人类死亡本身,沉寂却让人欲哭无泪,痛楚在心头。
更多的时候,无语是正面的最佳状态。瑜伽者专心致志,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专注在自己的呼吸和动作伸展的结合。那些在教堂里默默祷告者,虽然听不到其声音,但其内心波澜壮阔而归于宁静平安,让灵魂得以洗礼。祷告最伟大的力量,在于与上帝对话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和介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都可以在心里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而祈祷。心诚直至,冥冥之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力量。
在科学研究和艺术追求中,在日常中,我们能发现很多这样的无语状态。当我在非洲原野上观看一群群大象在我身边款款而去,目睹撒哈拉大沙漠在我脚下连绵起伏,我的兴奋我的快乐是无语的,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大自然在我心灵深处的震撼,其美丽对我的熏陶是不言而喻的。当我在读书写作时,我是无语的,这时我的大脑处在活跃状态,跟我以往经验对话,与我现有的知识挂钩融合。
我在拙作《软能力》【1】一书里专门写了一章“独处能力”。当时写这本书时没意识到:很多人没法提高独处能力其实是没法忍受无语状态。这种人一闲下来一定要找人说话,否则他/她就受不了。我曾经有个老板,他只要一停下手里的活,就要到处找人聊天。即使正在干活,他也得做一会,跟人聊一会,再接着干。所以,他从来不喜欢在家上班,这样我也就很难在家上班。他当我老板的那几年,我每年大概也就在家上班两三天,即使去看医生,也尽量安排在一大早,看完医生后接着去上班,或下班前一两个小时去看病。这种特爱聊天的人,我们在生活里常碰到。现在好了,世界在手机的掌控下,人们有了各种聊天软件,华人有微信。想聊天身边无人,可以在手机里聊,在微信里话痨。
有微信两三年了。现在我意识到我要减少在微信里聊天的时间,否则我做自己的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需要无语状态。即使上微信,我尽可能读一些朋友分享的文学艺术音乐和订阅号杂志,把聊天时间限制。今年第一个月,我居然利用上下班路上和周末,已读了几本书。上周开始,读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为自己能在无语状态里有如此美好收获感到高兴!
【1】《软能力》,2009年,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