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有诗和远方

(2011-04-17 05:41:06)
标签:

鲁鸣

旅游

生活有诗和远方

房产

分类: 顺心随笔
生活有诗和远方


鲁鸣


一.

    朋友给妻子寄来高晓松的话语(见附件)。妻子把它转来给我,说“这正是你的理念。”
    高晓松是校园民谣经典歌曲《同桌的你》的作者。这首歌当年在中国唱遍每个大学,红透了中国大地。虽然我喜欢这首歌,但其意境毕竟离现在的我太远。读了高晓松的这篇话语,我一下子贴近了他。我有不少爱好,但最大的爱好和高一样: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周游世界。
    高晓松所有话语里,最打动我的是其母亲的那句话: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写的随笔“你是你自己的远方”。每个人都可有自己的远方。不为房或钱所困而行走自己所钟情的远方,并不常见。远方,不仅仅是有距离具象的遥远实体,也包括精神家园和梦想。

二.

    像高一家人这样有钱购房而做坚定的无房主义者,在今天资产世界里凤毛麟角。
    我不是无房主义者。早在1997年我便买了一套公寓。2005年为儿子读书,又再次买卖房,买了现在的公寓。它很普通,是50年代那种两层的的红砖房。在这富人环绕的纽约郊外,我们所有的朋友熟人凡是有房的,买得都是独栋房,我们家是唯一买公寓的,很不入流。    
    不是不想买独栋房。问题是,我们买得起得的独栋房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而看得上又买得起而照样可让我满世界跑的独栋房离纽约城很远。不想仅为房而买房。
    这两年美国房价大跌。去年春天我们本来要在离我们现在的村庄更远的郊外山坡上买下一栋漂亮的独栋房,但在过户前因种种原因变卦而放弃了,损失了数目不小的全部押金。我没觉得难受可惜。因为房子毕竟只是住宅。它为人,而不是人为它。妻子头两天很伤心,由于我这心态使得她很快释放了。
    住公寓,没有自家院子,水电、暖气和煤气都包在管理费内。有什么问题,公寓管理公司会来修。开销、精力和时间比花在独栋房上小多了,花在旅行和到纽约城里享受一流水平的艺术,自然就多了。举个例子吧,我订好了享有盛名世界一流的俄罗斯芭蕾团今年夏天在林肯艺术中心全部演出剧目的票。很多年不看芭蕾了。这种来自远方的超级水平演出恐怕一生难得亲眼欣赏几次。更何况有根据托尔斯泰小说改变的《安娜卡列利娜》,目前尚无他有。
    一位同事得知我订票之事,说:“哟,投资够大的。”
    其实,这是人的爱好不同,不一定和钱有关。有些人很有钱,但很可能他/她们不喜欢艺术,并不是不舍得花钱去欣赏艺术。他们有别的爱好,会花钱在那些地方。
    我儿子就不喜欢出门旅行,不喜欢到处看风景。如果外出旅行,他喜爱待在旅馆里享受, 喜爱轻松的海上轮游。在他看来,我们去的地方看到的风景都大同小异(笑)。

三.

    高晓松母亲对其孩子的教育,很成功。她所说的诗和远方,更多是一种人生态度。
    没有几个人会去读诗【1】,但可诗意地栖居。一个人可能不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但他同样可在眼前近距离的天地里拥有喜爱的远方。比方,钓鱼打太极拳滑雪,都是很远方的事。如果说诗是远方,那么一切让人忘己而开心浪漫的陶醉都是远方。
    人和人不一样。个人的爱好理念信仰,不可能如同超市产品推销出去。无论怎样诗意,无论是怎样的远方,人以独立器官而活着。即使相同爱好者,品味也可能不一样。不少人问过我:你是旅行专家,向你咨询一下去哪里好玩?我有时很为难,因为对方很可能根本不会去我喜欢去的地方。我不是很喜欢去热闹的场景,不热衷整天吃吃喝喝的海上游(cruise)和度假村(resort)。我更喜欢去人少的大自然,去体验风土人情。非洲和中东是我非常喜爱的地方。土耳其和印度这种地方,我可玩上几个月,绝对不会厌倦。

四.

    钱和房,都是会让人疯狂的好东西。钱本身并无铜臭味,是人使它变味。房,具有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的欣赏价值,且不说投资意义。我向来对那些靠自己劳动致富的朋友怀有敬意。这是其本事。
    然而,不为钱财不为房所束缚,很难做到。超俗,是人活在世上的最大挑战之一,有时甚至是极限挑战。正是如此,我非常敬佩生活得特立独行的人,这需要具有相当的人格力量和超俗的勇气。
    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梦想和远方,但因为买房不得不做出让步。高晓松的话语,正是针对为买房而牺牲自己远方的年轻人。对于很有钱的朋友,同时拥有房和自己的远方也许都是小菜一蝶,不在所述之列。
    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最重要的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孔子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有这种豁达乐观,一首诗的确就是远方。租房,照样可过得很幸福!

-----------------------------------------------------------------------------------------------   
【1】我很少把自己的诗集送人,除非对方爱好诗问我要。
--------------------------------------------------------------------------------------------------
高晓松: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 0 0 7 年, 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为啥?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因为我跟我妹都不买房,你知道你只要不买房,你想开什么车开什么车。你想,你一个厕所的面积就恨不得能买一奔驰。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怎样才能买到房?一套房子会限制你所有的行为和决定。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以今天的房价,普通人买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儿。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世界再怎么变,还是要有坚持,即使它是落后。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
特别推荐:萧功秦“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622.html




同桌的你(国)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啦......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