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高临下和潜意识

(2009-10-06 09:45:05)
标签:

鲁鸣

做人的道理

素质

修养

居高临下

潜意识

教书

教育

分类: 顺心随笔

                                                鲁鸣


    我每周日上午在华人中文学校里教书。我很喜爱教书。我现在的学生是13-14岁青少年,但我能制服他们。我在国内时教过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20岁时我就当中学班主任,把一个头痛的差班弄得服服贴贴。为此,当时校长在我高考志愿表上把我的工作表现写得好得不得了。

    不过,最近我和一位学生家长在电邮信(EMAIL)上“干”了一仗。回过头去看,是因为我难以接受居高临下的口吻,好几件事都碰到了一起潜意识地影响了我,让我在读了这家长的电邮信后火气上涨。

    事情是这样的。开学第二周上课,我在第一节里花了5分钟不到的时间温习了第一周课本里的两个常用字:老师的“师”和教育家的“家”,让学生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两个字在中文里的特殊运用,比方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第二节课里拿出我的四本书给学生们看,因为我在第一周介绍自己是四本书的作者,有的学生露出非常不相信的表情。我一是证明自己不是吹牛,二是我想激励学生们:写书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们当中很多人很聪明,长大后也能写书。

    没想到这家长因女儿做不出功课而在听了女儿汇报后,忘记了别说小孩就是我们大人自己也经常
找“excuses”(借口),在电邮信里指责我第二周课没上好,批评我教课时温习上一周的内容,不该把自己的书拿出来谈论,最后提到我不该把我的博客地址放在教学计划里。

    关于博客这一点,我没有任何异议。因为里面有不宜青少年读的内容,尽管我的学生不可能读懂。我把它留在那里,是想让家长们读(他们都是从国内来留学后在美定居者)。这是我的错误。自作多情(笑)。可是,她提出的不能温习和谈我的书这两点,我不能认同。任何人知道,温习是掌握知识很重要的途经。温故而知新,这是所有读书人的经验。至于我花了一两分钟让学生们看到我的书,我除了说了两句我的诗集(因为它薄,不像一般的书),打开了给学生看看中文诗的样子,我什么也没说。即使说些什么,这有什么不可以。在我的求学20年里,老师们经常这样做。

    最关键的倒不是这家长提的意见,而是她电邮信带有居高临下的口吻,未作任何陈述, "would like to ask you....." 第一句话就用老板对下司的命令、父母对儿女、老师对学生说话的语气。在她第二封电邮信里,她坚持说,第一周课上得好不等于第二周课上得好。这就邪门了,就算是国内中文特级老师也不可能保证每次课都上得很好呀。
    她强调我课堂上发的所有学习材料,都必须经过家长们的批准。这让我想起来了过去国内的“外行领导内行”。读到其类似“上纲上线”的文字,这让我真得来气了。她声称,别的家长和学生也提到我在课堂上花时间介绍我的书。于是,我把她的电邮信附在给所有家长的电邮信里,请那些家长下周上课前到我教室里来解决此事。

    显然,我把这事给升级了。她抓住我把其电邮信公开和博客一事反击。可是,我这人情绪来得快去得快。事过两天,我已完全消气了。我给她打了电话,请她原谅我在气头上冒犯她的地方。我们谈得还算可以,不像在电邮里的黑字容易伤人。

    我现在来分析自己的心理。我不是很在乎别人说我教得不好,况且每个人包括老师都会有其优缺点。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光火呢?

    首先,我很认真,急性子。否则,可轻描淡写调侃地给她回个电邮信就行了,比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前两点不能认同,但没关系。我将努力做一位更好的老师。”第二,我不够宽容大度。一看到其电邮信里居高临下的口吻,就反感起来。我们中文学校老师都是业余的,大多有由家长组成,能有现在的水平和规模,客观说很不简单。然而,我们有580位学生。树大鸟多,什么人都有。我没必要理那个岔。第三,我儿子去年动了肿瘤切除大手术,最近又做了一个小手术失败了,再要做一次手术,我心里不舒坦。第四,最近每到周末鼻子过敏很历害,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所以星期六我总是在晚上吃强力过敏药早早地就睡觉了,这样不影响第二天上课。我带病上课还被数落一番,受不了,可能觉得很冤。

    对方居高临下的口吻是我发火的有意识起缘,而上述原因我当时没意识到,可谓潜意识。比方,如果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太认真,我就会放松,以玩的心态回应对方;如果我意识到自己应大度一些,事情可能就一了了之。可是,世上没有过去了的如果。潜意识支配了人很多的言行。这是人类行为法则之一。

    她平时住在曼哈顿,因为女儿在那里一所私立中学读书,周末才去郊外住(本地最富的富人区)。从头到尾,她话很多,dominated我们的谈论,我几乎每次都是插话进去。她仍然是居高临下的口气,并没有为她自己做任何道歉或说明是误会。然而,这时我已不会发火,因为我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发火道歉和彼此了解。

    我想,她很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居高临下的口吻。她不仅对我是这样,很可能在和别人交往中亦是如此。想到这,我也就更释然了。

    这年头我碰到太多这种居高临下的人,包括国内现在赚了大钱者。我通常不再与其来往。你再有钱,是你自己的事。早晚我们都被尘土埋骨,化为乌有,谁都带不走任何东西。

    人都是自己和环境互动的产物。我也理解其中一部分人。这些人居高临下,并没有刻意想怠慢他人,而是情不自禁,被潜意识支配着罢了。咱们中国人说,财大气粗,有钱说话底气足,就是这个道理。

                                                               (2009/10/5/纽约郊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