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像大海
-----加勒比海随笔

(2008/8/多美尼克)
鲁鸣
A
大海和湛蓝的海水有不可抗拒的美。这种美是雄性的,壮观,无边无际。
第一次见到大海是我到天津上大学。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海。第一次航海旅行,是大学第一个暑假从上海到青岛。我独自一人,买的是轮船底舱的通票,没有床,在铁甲板上铺一件衣服凑合睡。
到美国第一次坐游轮航海旅行,是从温哥华到阿拉斯加。有阳台有落地窗的房间。时刻都可看到海。可我们家三人都很少待在房间里。我更喜欢在船顶部甲板,它让我置身在海水壮美的四周观望之中。
因此,这次我们没订带阳台的房间。订票时没想到儿子在旅行三周前动了一次大手术。航海中,大多时间他都在房间里看电视。
生命尤如大海,有其神秘性。无论谁,不管他/她的生命多美,他/她无法揣摩自己遇到的天灾人祸。
美是不是也都有代价?
B
此时,墨西哥海湾正有飓风。幸好没影响游轮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航行。儿子这次手术,对我们家就是一场飓风。感谢上帝,祝福我们顶过来了。
人生无常,瞬息即逝。面对天灾人祸,我们除了尽最大的努力去应付,只有交给上帝去主管。在灾难中,我们更加坚信他。
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句话:“上帝叫人回家时,人必须回家。”这里的的家,是天上的家。但我们留恋人间,留恋生命,尽管人间苦难无数,生命困难重重。
有谁能阻挡上帝的召唤呢?
C
这次航海旅行,三次上岸的活动,我们家都选择了观光。
真没想到,英属处女岛和多美尼克共和国都很穷。尤其后者,和我今年春天去的非洲莫桑比克非常相似。很多房子极其简陋,没有自来水。许多房顶都是铁皮或树叶做的,可以想象夏天房间里的闷热。

(2008/8/多美尼克)
没有看到岸上美丽的风景,但了解了加勒比海岛国平民生活贫穷的一面。小时候我家里也很穷,母亲一人抚养6个孩子。但我们那时有公寓住,有自来水,有公费医疗。而如今,穷人家里有电视机,有手机。
这世界就像大海。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海面风平浪静,海水深处汹涌澎湃。这一点永远无法改变。一个国家不也是如此吗?不管多么富裕,它永远都有穷人。否则,富翁从谁身上赚钱呢?
D
这次航海旅行,我和妻子最喜欢的地方是船头12层最前端的休闲舱。那里全部由落地玻璃窗组成。举目望去,蓝天白云和墨蓝色的海水交织一起,真是天水相连。
坐在那里,听iPod里自己喜爱的音乐,读随身带去的书《钢琴教师》和《Three
Junes》。默默注视着宛若巨大蓝绒的大海。闭眼享受一下透过玻璃窗抚摸皮肤的阳光。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的呢?
E
轮船在海上缓缓行驶,仿佛永无尽头。庞大的游轮,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辽阔大海上,它犹如蚂蚁一般爬行着。如果我能飞翔,从蓝天的高度俯瞰它一下,那该多好。
是人看大海,还是大海看人?尽管轮船上有两千五百位游客(不包括近九百位雇员 ),但我宁愿相信,其实是大海看人。

(2008/8/加勒比海之游)
这艘游轮被建造于1998年,首位船主是华人。因而船上所有文字都中英并配。还有以上海命名的酒吧。船主想在中国开发游轮旅游业,99年游轮还去了海南。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有钱,而船票不可能总低于最起码的赚钱标准。船主只好把游轮卖给了挪威游轮公司。如今,它大赚美国东部华人的钱。船上,华人成群结队,广东话、上海话和普通话,此起彼伏。
F
人类若拥有大海般宽广的心怀,这世界、国家和家庭就安宁了。无奈,人毕竟是人。即使最好的理论也是灰色的,只有生命才是真实的。
我们的生命没有大海的胸怀,却有大海的脾性。时而轻波相吻,银光粼粼,含情脉脉;时而狂风浪起,怒不可遏,吞没一切。正是这种脾性,让人快乐幸福,亦让人走向曲折,让人忘记了善。
不是吗?
(2008/8/30/大西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