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人生哲理鲁鸣 |
分类: 强势心理 |
鲁鸣
所谓常识,是人们从日常生活经验里得到而非由特别研究得来的实用判断。常识简单明了,不是什么大道理,你根本没法对其来源或最初是谁首先说出来的作一番考证。然而,常识却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这几年,随著经历和年纪大了,我越来越发现常识很管用。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探讨人生哲理和爱情奥秘。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操劳以及精力有限,已经不可能在苦思冥想或浪漫遐想中走得太深太远。不过,感谢上帝,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收获。现在对我来说,能够有意无意地用常识来思考或解决生活难题,是生命的一大满足。
我初恋时和女朋友在北京站送别,她哭得很伤心,那种欲大声哭嚎而又不得不在众人面前强行不断抽泣的悲痛神情,不但使被热恋烧昏了脑袋的“男人有泪不轻弹”的我掉了泪,而且那幅断人肠的场面打动了列车员和乘客,几乎所有的车窗伸出的目光都看着我俩,而女列车员压根儿都不催我上车……。当我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告诉母亲,以为母亲会为之感动,没想到她笑笑对我说:“女人的眼泪是自来水,不值钱的。”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仅仅把母亲的话看成是一句调侃女人易掉泪的幽默话。
母亲身为女人,生养了六个儿女,丈夫做了几年牢,而且经历了“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女)”这人生最痛苦的三大悲剧,她不是不理解女人痛苦的眼泪。母亲之所以对我说了这句话,因为当时我对初恋颇为得意。母亲无非是对我敲个警钟:不要轻易把女人痛苦的眼泪和其事实以及结局划等号,眼泪很可能并不表明事情本身痛苦的程度。果然,后来事情被母亲说中。只是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母亲的这句话,就会很自然地把它当作生活的普通常识,因为后来的生活阅历,让我读出了母亲这句话的上述真正含义,而不是不相信女人的眼泪。
常识,不象哲学思潮的警语那样惊世,容易被人忽略或因为是生活俗语而被遗忘,难进大学的门槛或大雅之堂里被当作学问。其实,常识和哲学两者的来历和功能很相似。它们都是来自对生活的总结,只是哲学更抽象,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常识则具体通俗。它们都对人的思考有很大的启示,只是哲学很间接,人需要把它消化后运用到某个具体的思维对象里才能显示出其力量,而常识很直接,非常形象。如果说哲学素质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很多博士对哲学问题都很难弄懂,那么,许多常识的好处是文盲都能明白。
中国人常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比喻不到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象这样的俗语非常形象具体,几乎人人都能听懂。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活常识。多少次,我们企图说服家人、朋友或同事趁早回头,别等到事情发生问题或生命荒废了,就太晚了。可是,我们发现这种企图经常是徒然的。就连我们本人也是如此,当我们一旦做什么事或堕入情网,别人的归劝常常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等到事与愿违或遂意后,我们才会罢休或不得不自吞其苦果。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也是个常识。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有无数这样的经历──某人证求我有关他(她)的某件事的想法。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坦率地告诉对方之后,我发现其实对方早就打定了主意,他(她)询问我,只是有意或无意地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肯定。如果我的想法和他(她)有异,多半不会改变他(她)的主意,反而可能使其失望。人之间要完全理解彼此,这太不易了,因为即使经历完全相同,也不可能所有的各种背景都相同,况且每个人现时状况和个性也未尽相同。
我现在碰到这样的事,虽然可能仍会坦诚如故,但我从不再指望对方会接受我的建议,能给别人心理上的一点安慰,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得很出色了。我现在很难跟别人无休止地争辩,否则只好嘲笑自己当时缺乏常识。仔细想想,如果某个人被大家都认为缺乏常识的话,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很离谱或奇怪异常了。
我先后在美国五家公司里工作,其中一家我的办公室就在华尔街上,一家吞并了花旗银行。我不是炫耀自己,而是说这样的经历让我有机会看到在美国公司里工作非常优秀的高级管理人员都通常有极好的的常识,他们之所以比有同样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同事高出一筹,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他们很会从常识的角度想问题提问题,更直接具体。我的大老板今年跳糟到一家银行去当风险总主管,告别会上发表讲话说:“其实你们在场的都比我聪明……”。他这样说当然有客气成分,表达他的谢意,但事实上他的主要部下的确都比他聪明。遗憾的是,太聪明的人中很多人容易想得太多,把问题复杂化,忘记常识,不象他那样具体简明扼要。他说,简明是最好的(the simplicity is the best)。
“江山难移,本性难改”。我的本性是不可能改了,尽管我的为人可能会有长进。以心比心,我也不期望别人在其本性上有什么改变。好在常识揭示的是普遍现象,任何事都有例外。但至少我可把常识当作生命的一种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