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所犯的错误,大都是因为我们不认知自己的心

(2006-06-09 22:20:03)
标签:

鲁鸣

命运不可知

性格

长篇小说《背道而驰》

分类: 小说天地

命运不可知

 

 

鲁鸣

 

 

 

我的长篇小说《背道而驰》新封面出来了。和编辑联系想改变,他说已下厂印刷了。其实,第一版封面也是上市后我才看到的。书一旦交稿,就由市场决定了,身为作者,我无能为力。编辑说,新封面在电脑上看到的效果和包装出来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工艺上有磨砂起鼓,会从一大堆小说的封面中跳出来,叫我放心好了。


 一生所犯的错误,大都是因为我们不认知自己的心


说心里话,我很感谢这本小说的出版人。这本小说因艾滋病题材敏感当初很多出版社看中了但都不敢出。这本书能有今天,已大功告成了。什么都有自己的命运,书同样如此。我的下一部书[1]已进入修改的最后阶段,希望它上市后自有好运。


《背道而驰》新封面,让读者一看,就显然是爱情故事,而其中艾滋病的内容,作者只有读了文字后才会知道。想想人的互动也是如此,人们更多的是看你的外表包括长相身高衣着、说话的口音和举止来认识你。至于你的内心,一定要进入你的个人生活,别人才能真正了解。那怕是说话的内容,总是可以变的。凭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来判断其内心,是不可靠的。常听人说,某某怎么会干这事。其实只是我们不知道他/她的内心罢了。命运不可知,是我们不知人心,就个体自我而言是不知自己的心。我们以为我们了解自己,其实一生所犯的错误大都是因为我们不认知自己的心。改正错误的过程,便是改变命运的过程,即了解自己的心和减少误会自己的过程。不是吗?

 

我写书和我的生活节奏一样,都比较快,跟着感觉走,没有什么事先计划,总是写完后连书的全貌自己都不认识,好像这作品不是出于我的手,我需要读一两遍,跟读别的作家的书没太多区别,是对文字和故事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它是我写的。如果我现在不是因为家有藏书,我可能会常读自己的书。这可能与我的细节记忆不是很好也有关系,我每次重读一本书,常常会觉得是在读新书。这是我写书和读书的大致命运。

 

这让我连想到自己不喜欢穿西装,平时上班总是穿便装。同事都以便装作为我这人的外在符号。可是,有时候我突然特别想打领带,不为工作原因,仅仅是想换一种感觉,便打领带去上班。同事都会因此问我,有的索性干脆直截了当:你是去面试?因为去面试找新工作的人肯定要打领带。解释也没用。不管别人怎么想,做自己想做的。我现任老板才来了半年,不知道他对此是如何想的。听任命运。

 

话又说回来。我这样写书,这样做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命运。所以,要说听任命运,也不完全在理。人们说,性格就是命运。可是性格又从哪里来?既不是完全天生的,也不是完全后天决定的。不如说,命运就是性格。基因,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以及个人的理解和决定,特别是童年经历对个性的影响和成年后不能把握的外力,共同决定了一个的内心和命运,造就了性格。只是人一旦成年,性格就很难改了,你知他知,因而人们便说“性格就是命运”。可命运还长着呢,对以后的人生走向,自己无法肯定,别人更不知。这本身很无奈,但很有趣,是写书的灵感和材料。否则,生命昭然若揭,就索然无味了。

 

因此,准确地说,人成年前,命运就是性格,而成年后性格就是命运。一个作家,未成名前不能决定书的命运,成名后他/她至少可帮助书走向好运。这就是我们互动因果的人生。即便如此,你仍然可以说:命运不可知。



  [1]《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