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鲁鸣《背道而驰》爱滋病同性恋性爱 |
分类: 小说天地 |
《背道而驰》后记
首先,我感谢北美资深编辑王渝女士和生物学专家姚珧博士的帮助。尤其是王渝女士通读初稿,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没有她的指点和批评,这部小说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我更要感谢出版人张晓波先生的欣赏和胆量,在多家出版社皆因题材敏感而不敢出版的情况下,大力推出这部小说。
毕加索说,艺术即代表做出新东西。我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因而我选择了爱滋病作为这部小说的题材。在美国,性是爱滋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这部小说自然而然从头到尾离不开性,涉及同性爱。整部小说以心理医生柳牧一的纪实口吻,交叉叙述未感染上爱滋病毒的米山和感染上爱滋病毒的李之白骇世惊俗截然不同的性恋:前者同时与中国妻子和美国妻子三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还和别的女人有婚外情;后者看似婚姻美满,却在婚前就已是同性恋者。所以,小说最后定名为《背道而驰》,非常贴切故事,我相当满意。
写这种故事很冒险,有可能被误解,会引起争议。已故美国华人作家张纯如在谈她的作品《美国华人》时谈到:“如果你的写作是因为害怕出版后的结果会引起争议,那么你一定要完成”。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给读者带来欣喜和惊奇,是否有生命笼罩著的神秘和体验,是否诉之于同情心、悲痛和美感以及人类潜在的感情。 我感兴趣的是人的潜意识。
我们时代的性话语常常滞后于性爱的发展变化,有时甚至还处于失语状态。围绕爱滋病和文化冲突来描写男人的性心理和自我认同,是困难的。然而,这对我是一个挑战。马丁路德说,性是上帝创造的,是自然而美妙的事情。但是,性行为可以很恶心,使人受毒害。在今天这个时代,假定资产是有知识而无产是无知的话,那么在性卫生这个领域,普及知识去防疫爱滋病毒感染是最好的资产。中美文化冲突也是如此,只有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减少恶性磨擦,使其精华成为我们个人的资产。
这两年,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爱滋病对社会的危害,多次召开了爱滋病防治政策的系列研讨活动和会议。目前公布的中国爱滋病毒感染人数已近百万,2005年以40%的惊人速度递增,以此速度估算,8年后中国爱滋病毒感染人数将超过1千万。如果中国的爱滋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指出的那样:它将毁掉中国开放以来的成果。中国占世界人口1/5,如果中国爱滋病泛滥起来,将是一场大灾难!2005年中国爱滋病状况表明,以性生活传染爱滋病毒的途径在中国直线上升。因为个人性生活涉及隐私,社会难以监督。
2年前我写初稿最后一章时,从香港传来噩耗:影星张国荣勇敢地结束了他传奇的生命。有人猜测,他是知道自己感染爱滋病毒后自杀的。如果这部小说若能早点写出来,张国荣读了它,会仍然跳楼吗?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小说没有救世主的力量。但我想,他会读这部小说,甚至可能会把它拍成电影,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比方李之白。
小说描述的不是真理,而是情节。作为文学追求,小说暗示或揭露了人生的一种走向。这部小说故意模糊了传统小说里精心构筑的现实和想象之间的界线,而且所有地点都用了真实的名字。相信读者不会以为这部小说是现实不加掩饰的凸现。如果这部小说成为许多读者的床头书,那么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很出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