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2016-11-12 09:40:27)
标签:

吉来村史

序言

文化

          夫巴不仅是丽江知名的作家和文化人,还是丽江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践者,曾经促成了束河古镇旅游的很多文化项目。几年前他告诉我说,他在埋头写一本他的家乡吉村的村史,我很振奋,目前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但村史极少见。夫巴和张永康先生合力做此事,我觉得真是有眼光和责任感。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都有具体的承载和传承、发展所依托的社区,而乡村和城镇,就是最基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社区。村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和具体表现。村寨文化不仅充当着民族村寨聚落的精神纽带和内聚核心,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差异性、和容性、未分化性等特征,是一个自成体系且不断发展建构的动态范畴。而对一个地方历史的梳理,应该是从一个个村寨做起的。但我们过去的历史书写很少聚焦村落,而更多的是写比如一本县志,很宏观地方方面面介绍一下一个县的基本情况,我国有修志的好传统,但可惜都忽略了具体的社区单元,所以我们的地方史常常是大而化之宏观叙事居多,很少能看到具体一个村子一个社区的历史文化及其变迁,更看不到具体一个社区的社会结构、居民的来历、民俗等。所以夫巴写《吉莱村史》对丽江的历史叙事和梳理来说,是率先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对研究丽江历史和纳西族历史,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夫巴写这本《吉莱村史》下了苦功夫,其内容包括吉来村的村落源流考证梳理,特别是梳理了该村最初作为道士助手“吉来”的张氏先民最初与木氏土司和丽江的关系,从一个村落的视角反映了丽江历史上对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和欢迎外地才俊入籍丽江的地方传统,是丽江民族融合的缩影。该书对村子家族历史的梳理很严谨,通过采访老人、梳理各家家谱和考证各个家族墓碑,梳理了“吉来三十家”和吉来村十大家族的源流,并逐家一一介绍。

      尤为难得的是其中还有专章讲了“地名记忆”,用汉语和现代纳西拼音文字记录了很多吉来村的地名,并讲述了具体地名的来历缘由,使本书多了一个地名志的价值。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和乡镇改地名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历史地名尤其是原住民语言所指称的地名失忆的情况比较突出,《吉莱村史》在保留地名方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这个工作对丽江的地名记录存史的工作是个很好的启示。

     《吉来村史》所包含的内容史非常厚重的,包括村子地名,村落变迁、农耕习俗、集体村落时代的村落票据、村落谚语、渔猎习俗、婚丧嫁娶、节庆习俗、文教、艺术、体育与工匠传统、村落典谱与人物传记、民国时期吉来村军人名录、建国30年参加工作的任务简介、改革开放后参加工作暨80后青年才俊简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名录、部分专业户名录、历任村长名录、村落人像等。该书对各种民俗的记录也比较详细,比如对村里的各种农耕习俗,种植的方式等,都记录的很详细。其中有特定时期饥饿的记忆、村落各种灾祸的记录,使本书具有了抢救资料的性质。该书对各种民俗和农耕习俗的记录也比较详细。

        该书的另一个突出特色和价值是,里面汇集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老照片,其中的内容有生产生活,民俗活动、民俗器物、人物等,很多照片是一一从村民家里收集和翻拍的,下了大工夫,照片内容丰富多彩,且有历史图像资料价值,其中还有请画家所绘的人物素描。此外,本书还收集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票证、契约、比如过去购物所需的各种票据,如化肥供应证、食盐供应证、奶牛健康合格证,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每年包干国家集体任务表等。编撰者独具慧眼,对图片资料对于一个地方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现在的地方志书编撰中,放进如此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是不多见的,可见编撰者独具慧眼。

       丽江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旅游名市,我认为它的文化建设应做得更为实在而扎实,学术积累应该更加注重微观研究和微观的资料积累,大量的微观研究积累多了,才会建构起牢固的基础,有利于文化学术大厦的建构。历史文化的梳理特别是注意立足基层和草根,多有一些像《吉来村史》这样的村落史,就能建构起厚重扎实的历史文化根基。

    上述感言是我读了《吉来村史》后的一点体会。

                                                                          2016年8月31日

封面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封底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目录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作者后记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吉来村史》序言(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