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于滇越铁路的观点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标签:
保护利用滇越铁路杨福泉观点 |
滇越铁路迎来百岁生日
铁路“活化石”企盼退而不休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00401/1270058660421_1.jpg |
|
岁月越百年,“人字桥”没有撤换过一个基本部件。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2010-04/01/12/wh401b002_b.jpg |
|
法式建筑风格的碧色寨火车站已历经百年风雨。 |
阅读提示
1910年3月31日,云南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2010年3月31日,“纪念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随着现代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滇越铁路原有的传统运营功能已经或将要被逐步取代。如何传承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铁路沿线遍布的各类特色文物、古老建筑,让这个铁路“活化石”退而不“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传奇铁路承载厚重历史
一大早,专程从法国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皮埃尔·妈尔薄特老人就到了现场。82岁的老人与这条铁路有着特殊的情分:他的爷爷作为工程师参与修建了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由法国人设计,始建于1903年10月,1910年3月31日全线通车。铁路自昆明引出,向南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后进入越南老街,终到越南海防,全长854公里。铁道轨距1米,俗称“米轨”。
滇越铁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1928年10月28日,中共云南第一次党代会在蒙自芷村车站附近的查泥皮村召开,随后这里诞生了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游击武装——查泥皮游击队;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口岸被日军封锁,滇越铁路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交通线,大量军用物资、工业原料、药品等由此运入。
火车的轰鸣也带来了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端。全国最早建立的发电厂——石龙坝发电厂,以及昆明自来水厂的主体设备都是通过滇越铁路运入的。而德国先进的洗选、冶炼、化验等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则揭开了云南冶金工业使用现代机器生产的序幕。
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陈永康介绍说,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部分师生曾经由滇越铁路进入云南,与其他师生汇合,组建了西南联大。直至今日,在铁路沿线的蒙自、昆明等地,还保留了大量的联大遗迹。
如今,滇越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中惟一仍在运营的窄轨铁路。昆明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滇越铁路原本的设计寿命为20年,也就是说到1931年,这条铁路就应该“退休”了。但是100年后的今天,滇越铁路仍然运行良好,被誉为铁路“活化石”。
“正面临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
滇越铁路沿线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仅滇南5县,就有10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滇越铁路直接相关。而由于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滇越铁路也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近现代工业遗迹,以及代表20世纪初铁路建筑工程最高水平的技术范例。
位于屏边苗族自治县境内的“人字桥”是一座大型单轨钢架铁路桥。从建成至今,历经百年,每天都在承受火车来回碾轧,却没有撤换过桥上任何一样基本部件。2006年,“人字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式车站是滇越铁路线上的特色建筑之一,曾对滇越铁路进行过调研的探险家金飞豹认为,“这些车站历经百年风雨,风格、色彩、功能变化不大,越发显出其价值。”
对于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来说,蒙自县碧色寨火车站令他印象深刻:“碧色寨车站曾经是滇越铁路第一大站,每天有40余对列车在此经停。如今,碧色寨车站站房仍旧保留了法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红瓦黄墙。”
当年法国人前后共建了43个车站,如今仍保存有法式建筑的车站已不到10个。
“滇越铁路最初的起点昆明南站,也就是如今昆明铁路局的办公区,只保留下了当年的一堵法式残墙和一棵椿树。”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生苏俊杰曾于2003年至2005年间,对滇越铁路沿线核心文化区文物现状进行调查。
“老建筑被拆除的现象在滇越铁路全线都是比较普遍的。石屏火车站一个上百年历史的法式机车库,就在我们眼皮底下被拆除了。”杨福泉说。
由于滇越铁路云南段线路病害多、塌方落石等自然灾害频繁,自2003年6月起,这条线路上的旅客列车已经停开,现在主要运行货物列车。而随着玉(溪)蒙(自)、蒙(自)河(口)新线在不久的将来相继建成通车,滇越铁路传统的营运功能将进一步丧失。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民进云南省委委员会一份报告称,“滇越铁路正面临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
“有潜力成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
滇越铁路的命运向何处去?31日下午,在“滇越铁路保护和利用专家论坛”上,中、法、越三国专家就传承、保护和利用滇越铁路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各抒己见。
“一切取决于我们对待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杨福泉提出,应该把对滇越铁路本身的保护和对沿途的村寨民俗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结合起来,使之上升到“文化路线”遗产整体保护的高度。
据他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于几年前设立了“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申报,对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等文化线路遗产进行保护。滇越铁路在历史上涉及中、法、越三国,沿线有10多个民族居住,是一个典型的跨国、跨族、跨界,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遗产,“很有潜力成为中国首条以铁路为载体的世界文化线路遗产”。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领事高宁先生说,承载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铁路工程之一,理应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他表示,法方愿意在工程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带来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为滇越铁路的华丽转身,为周边地区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越南铁路总公司经理吴英早也表示,滇越铁路越南段目前仍保持了原先的风貌。越方愿与中方合作共同保护滇越铁路,愿与中方就滇越铁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事宜进行共同论证。
杨福泉同时提醒,对滇越铁路的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和火车相关的铁路、机器、建筑,还应该包括与滇越铁路密切相关的各种历史故事、生活轶事和民间传说等口传资料,以及与滇越铁路各个历史阶段密切相关的民俗旧器等,以丰富滇越铁路的文化内涵。
百年滇越铁路危在旦夕
http://zqb.cyol.com/images/2010-04/02/xin_390407020642890232007.jpg
http://zqb.cyol.com/images/2010-04/02/xin_40040702064250058098.jpg
http://zqb.cyol.com/images/2010-04/02/xin_41040702064223446269.jpg
让滇越铁路再度焕发生机
![]() |
这是一条时空隧道,865公里高山窄轨铁路,穿越百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振兴……
这是一条文明绳索,一头系着东方文明,一头系着西方文明,中西文明在这片美丽红土地上强烈碰撞……
1910年-2010年,从正式建成启用至今,滇越铁路百岁沧桑,被称作“百年铁路活化石”。1月18日,云南省两会召开前夕,云南日报联合云南网,邀请傅仕敏、杨福泉、费宣3位省政协委员走进云南网直播间,在网络空间中共同探讨“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逆向思维,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
主持人:2009年9月,省政协完成一份《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省政协文史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展开调研?效果怎样?
傅仕敏(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委主任):有一句广告词叫做“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把滇越铁路保护与利用作为调研题目,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2008年夏天,我们进行元阳梯田的保护与利用调研专题时候,考察过泛亚铁路建设情况,当时我就想到泛亚铁路竣工投入使用后,被取代经济大动脉作用的滇越铁路该何去何从,于是当时大家就商定把这个内容作为第二年的重要研究专题。报告形成后,得到全国政协的充分肯定,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政协2010年重点调研题目。今年1月15日,副省长刘平带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政协举行座谈会,专门听取我们的调研情况,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
[嘉宾故事] 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省政协文史委连续两年拿出分量颇重的文化调研成果,2008年完成了《关于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问题》调研,建言建立“城市精神”推动城市化进程,在昆明市产生较大影响。2009年倡导与推动开展《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调研,保护与利用滇越铁路,引起国内外关注,均呈现强烈的时代精神。
保护与利用好滇越铁路,建设“重要桥头堡”的题中之义
主持人:为什么说滇越铁路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保护和利用滇越铁路应上升到什么样的层面?
杨福泉(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方志办主任兼通志馆馆长):还记得过去说云南十八怪吗?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吗?说的就是滇越铁路,这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这条铁路是中华民族经历苦难与实现振兴的见证者,同时这条铁路也给云南、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我们要保护它和珍惜它,让子孙后代知道中国有这么一段充满风雨和沧桑的历史。
我认为,滇越铁路的保护和重新利用是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守好国门,维护边境稳定、大力推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之外,桥头堡的意义还应该包括促进和对外展示文化建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还有应该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等方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促进国家之间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对滇越铁路的保护,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展示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种姿态和精神。
[嘉宾故事] 2009年,杨福泉到越南社科院和越南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进行关于云南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做法的讲演,介绍了包括开远市芷村胡志明旧居在内的滇越铁路照片,初步提出了两国可致力于将滇越铁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个人观点,引起了越南方面的很大兴趣。
26天,用双脚丈量100年
主持人:费委员刚刚徒步走完全程,有什么样的感受?
费宣(省政协委员、地质学家、“2009滇越铁路百年纪念徒步考察活动”主要组织者之一):感受太深了,1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能够凭着原始工具建这条铁路,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作过比较,这条铁路每一公里坡度要下降36.6米,这样的坡度在国际铁路上是第一,而且按照当时铁路的长度每公里拥有的隧道和涵洞数量也是第一,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那时没有公路,材料完全靠人背马驮,手工操作,172个隧道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尽管这个过程有血和泪,但毕竟带来了发展、文明,正因为有了这条铁路把云南省和祖国内地的距离缩短了,把云贵高原与海洋连接在一起,与世界对接。从历史这个意义上,它是永远值得我们记忆的。
[嘉宾故事]《新京报》称费宣是“60岁开始探险世界的探险家”,近两年先后与另一名省政协委员、著名的探险家金飞豹徒步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和格陵兰岛等。2009年12月,两人共同组织“滇越铁路百年纪念徒步考察活动”。用26天时间走完854公里全程,经过172个隧道,168座桥梁,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
记者 雍明虹 王雪飞(云南日报)
| 滇越铁路:文化遗产的高度 |
|
|
| http://www.ynzxb.cn/Templets/images/%E5%88%86%E9%9A%94%E7%AC%A6.gif |
|
《云南政协报》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新闻来源:新闻作者:刘娜 徐宁 遗留:昆明市区残存“四件宝” |
|
有不少保留和保护都比较完整的历史建筑遗址;忧的是沿途所见重要历史建筑、各种相关文物的毁损状况。比如石屏火车站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机车库,就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被拆除。这种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文物被拆除的现象在滇越铁路全线都比较普遍。”杨福泉说。
由于滇越铁路云南段线路病害多、塌方落石等自然灾害频繁,自2003年6月起,这条线路上的旅客列车已经停开,现在主要运行货物列车。滇越铁路之行,杨福泉认为,我省在加强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还需加强力度,和铁道部也需加强沟通,共同促进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工作。 省高级室内建筑师刘戎是北站铁路博物馆窄轨馆的布展者,由于工作原因,曾有幸重走了昆河铁路(即滇越铁路云南段)。这一路来,他对滇越铁路的保护有了独特的看法。“滇越铁路是散落在田野间的珍宝,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去看。人到了那里,猛然发现一份惊喜,这就足够了。”他认为,滇越铁路是一个经济活动的产物,现在来看如果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来保护滇越铁路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此外,除了保持必要的清理,千万不能大规模翻新重建,能保持现状就很好了。 保护:提升到“文化路线”遗产整体保护的高度 尽管滇越铁路在云南段已经逐渐停止营运,但在越南老街到海防段还在进行客运和货运,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越南国内的一条经济命脉。 中国、越南、法国的专家认为,承载着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是毋庸置疑的伟大遗产,理应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但鉴于目前中国已有130余项申请排队等待批复,而中国每年只能报请两个项目,国家对拟推荐的对象千挑万选,如果滇越铁路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可能要在50年以后。因此,杨福泉认为,由中越两国联合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请求,则可得到优先审查的机会。 “滇越铁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景观之丰富举世少有。”杨福泉说,仅铁路沿线滇南5县,就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与滇越铁路直接相关的就有10处,再加上沿线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一条469公里的铁路,荟萃了如此壮美的自然奇观、浩大的工程奇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奇观,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独特的。 “滇越铁路的保护和重新利用,是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内容之一。把铁路本身的保护和沿途的村寨民俗文化、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结合起来。”他还认为,应同时使用影像录音设备,将健在老人关于滇越铁路的记忆通过口述方式实录下来,并收集整理与铁路密切相关的民间民俗文物。 |
全国政协调研组在滇调研提出 让滇越百年米轨焕发新活力
http://yn.yunnan.cn/html/2010-09/18/content_1347724.htm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福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管国忠、副主席罗黎辉出席反馈会。
9月10日至17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前往我省昆明、玉溪、红河等州市,深入了解滇越铁路沿线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在与我省召开的反馈会上,调研组认为,近年来,云南省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统筹规划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任务依然艰巨,希望云南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做好系统的保护和开发论证,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方案,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推进这条百年米轨铁路的保护与开发,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陈奎元说,滇越铁路在云南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对边疆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泛亚铁路的建设,目前,滇越铁路正面临着废弃还是开发利用这一科学决策的关口,要从历史的角度、国际关系的角度、开发效益的角度,充分做好论证工作。同时,地方和铁道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保护工作,使重点站点、地段尽早进入有关保护程序。他表示,保护与利用好这条承载着百年历史的铁路,不单是云南的工作,也是国家的事情,全国政协调研组将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向全国政协和有关部门反映,推动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利用。
听取调研组的反馈意见后,张田欣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我省各有关部门将认真整理梳理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他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各州市要进一步深化对滇越铁路保护利用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思考滇越铁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和文化价值,在保护开发中以更开阔的思路、博采众议,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公益性与市场化等问题;认真谋划,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把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开发纳入“十二五”规划,积极主动做好前期各项工作。
记者 季征(云南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