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我对你说......
(2023-09-12 18:54:55)
标签:
卢沟桥抗日战争古桥 |
分类: 即时感言 |
卢沟桥,我对你说……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上,始建于1189年,是我国保存完好的石拱桥之一。桥身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在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所写的游记中,就有对此桥的记述,称其为一座巨丽的石桥。
过去的永定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杂。建筑者将桥墩设计成平底船形,迎水角包有铸铁(俗称斩龙剑),以抵抗上游下来的洪水冲击。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洗礼,整个桥体至今坚如磐石,直到1985年才正式退役,九十年代改造成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2023年北京永定河水患严重,相邻不远处的新桥被冲垮,而卢沟桥仍巍然屹立,一时传为笑谈,令人感叹古桥的坚固。
卢沟桥造型美观,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桥面略呈弧形,望柱间的栏板石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每个望柱顶端雕有一头大石狮,在狮子头上、足下、胸前及后背雕有数只小狮子,因此在北京留下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桥头矗立着“卢沟晓月”御碑,是每个去卢沟桥游客必须的打卡地。乾隆皇帝将京城景色归纳为“燕京八景”,亲自命名并题字立碑。很多文人雅士将卢沟桥景色列为八景榜首,应该说名副其实。因喜欢卢沟桥的壮美,在建造颐和园时,乾隆专门让人仿造了一座石桥,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十七孔桥”。
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是,窥视我国领土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不断挑起事端,1937年7月7日在此发动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队以寻找失踪的士兵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由此日军发起了对宛平城的进攻。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桥事变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北京市民自发地组织起来,送食品抬伤员,支援前线。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一味忍让,得不到友军的支援和弹药补充,敌我在军事实力上存在着巨大差距等诸多因素,我军不得不撤出宛平城,日军的侵华战争全面展开。
如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展览详细地记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段历史期间,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从东方主战场到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残暴的法西斯罪行。那些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让人敬佩和感动。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宋哲元、赵登禹、张自忠等,这些名字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名垂千古。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些人中,有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有英勇作战的陈纳德,还有无数的海外爱国华侨,捐款捐物,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同时,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得到了在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在巍峨的卢沟桥上,脚下是写满岁月沧桑的条石,举目可以看到宛平城墙的累累弹痕。似乎当年隆隆枪炮声犹在,永定河两岸的战火还在燃烧。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忘记那些伤痛和耻辱,无论今后哪个战争贩子胆敢进犯,我们都会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全民动员,奋起反抗,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