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T老记
IT老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3,613
  • 关注人气:2,1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为需要向联想学习的六大能力

(2014-01-30 07:26:38)
标签:

华为

联想

管理

企业文化

收购

it

华为需要向联想学习的六大能力

华为学联想?老冀估计这句话还没说完,很多业内人士的唾沫星子就已经喷了出来,紧接着还会从鼻孔里轻蔑地蹦出一句:“有没有搞错?联想应该学华为才对!”

 

从当记者开始,老冀一直跟踪报道联想和华为这两家企业有十多年了。如果放在几年前,老冀跟大家的看法是一样的,当然应该是联想更多地学习华为嘛:要知道,华为是第一家在全球主流市场上战胜了欧美主流厂商的中国企业,而联想只不过在欧美人已经退出的PC上捡了个漏;华为每年至少投入10%以上的营收搞研发,申请的专利数都全球第一了,联想才投了多少钱搞研发,除了IBM留下来的自己好像也没有多少“硬”专利;华为多专注呀,一直把电信设备做到了全球No.1,联想则好像一直心有旁骛,除了PC之外还搞投资,现在又进军化工和农业……

 

不过,通过最近几年对两家企业的近距离观察,通过不断与两家公司员工(特别是那些在两家企业都待过的员工)的交流,老冀觉得,现在的华为恐怕更应该向联想学习了。那么,华为应该向联想学什么呢?老冀觉得主要有六大能力:

 

第一,企业文化的开放能力。谁是最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很多人都说是华为,老冀如今觉得应该是联想。为什么这么说?仅看一点就能说明问题,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中到底有多少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华为目前有多少不同的人呢?很遗憾,基本上为零——无论是华为董事会、轮值CEO还是三大BG的高管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至少待了20年的老华为人。反观联想集团,在董事会的10名成员中只有3名老联想人(杨元庆、朱立南、已经离开联想并转做投资的马雪征)、1名新联想人(2003年加入联想的赵令欢),剩下6名董事全是外部专业人士,如田溯宁、出井伸之、William O. Grabe等。再看联想的最高管理层,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是中国内地人,CFO黄伟明是香港人,四大产品集团老大中,则有两位老联想人(刘军和贺志强),两位“老外”(兰奇和Gerry Smith),中西合璧。这也使得联想的文化更加开放,更愿意授权给老外,更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二,完善自我的学习能力。最近这几年小米很火,据说联想内部就曾经专门召开会议,学习小米的成功经验,而到了华为,恐怕更多的还是对小米的不屑。此外,华为内部的“战功文化”比较严重,不太重视专业人士的意见,华为的高管往往认为自己既然能够击败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北电等业内高手,这些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华为学习的地方,感觉有点像《亮剑》中被送到军校学习的李云龙,一看败军之将在台上讲课就满心的不服。也真是因为盲目的自大和不愿意学习,华为在进入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初期才会犯那么多的错误。

 

第三,管理团队的传承能力。如今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更多的已经只是起到了精神领袖的作用,即使他不在的时候,联想仍然能够很好地运转下去。这是因为联想的第二代管理者已经完全成长起来并且能够独当一面:朱立南已经主持联想控股的日常运营,并且与赵令欢一起打理联想的投资业务;杨元庆对于PC业务早就驾轻就熟,并且有猛将刘军辅佐;新的现代农业和食品板块也找到了最适合的陈绍鹏担纲……而华为呢?很难想象离开了任正非的拍板之后,华为还能够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在过去这些年里,华为几乎没有培养出具备独立战略思考和决策能力的领军人物,唯一的一个领军人物郑树生还单飞了。未来,这将成为华为非常大的隐患。

 

第四,关键技术的获取能力。同样是获得关键技术,华为更多地倾向于自主研发,这倒未必是错的,但是并不总是对的——很多时候,时机更重要,错过了也就没有了。例如华为坚持做手机芯片的研发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无法将技术稳定下来,也就错过了手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联想虽然在很多时候并不做自主研发,但是也在时刻跟踪着全球尖端技术的走向,并且与众多技术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时间成熟,能够通过并购获得关键技术。例如,前不久联想就通过收购获得了IBM X86服务器的核心技术,而华为自己研发多年的技术也不过如此。而且,联想能够通过收购IBM X86服务器拿到核心技术,华为当年只是想通过收购3Leaf这么一家标的仅有几百万美元的小公司,拿到服务器的一些核心技术,结果仍然遭受到了美国监管部门的无情阻击。

 

第五,战略伙伴的合作能力。华为吃独食的“黑寡妇文化”,使得华为几乎每一次的战略合作,最后达成的战略目标都比较有限。华为与不同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最后都是不欢而散:与3Com成立的合资公司华三通信,如今已经成了惠普的子公司,而且加入华三的大部分业务骨干都无意回归华为;做TD-SCDMA的鼎桥通信,最后沦为一家没有任何市场和销售能力的纯OEM公司;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的华赛也是矛盾重重,最后又被华为买了回去。从短期看这些合资公司都帮助华为打开了一些市场,从长期来看它们给华为的贡献都非常有限。

 

第六,战略项目的投资能力。由于害怕文化的冲突导致整合不好,华为一直不敢做大规模的并购。虽然华为多年前就已经成立了企业发展部负责战略投资,但是这些年除了运作前面那几家合资公司外,也就投了一些诸如软通动力之类的小项目,根本没有为华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新动力。反观联想,从联想之星的天使投资,到君联资本的风险投资,到弘毅投资的私募资本,最后到联想控股的产业投资,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投资产业链,而且四军联动,威力极大。

 

有人说,自己搞有什么不好,收购成本多高呀!这是他不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规律。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新技术和新趋势,都需要通过投资来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且不说谷歌等新锐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在积极收购,单说华为的老师傅IBM,很多主力业务不也是通过收购才得来的?如今,正是通过不断的收购,IBM才构建了强大的软件集团和全球服务集团。IBM软件的主要产品线除了DB2之外,其他都是收购获得的。至于IBM的战略咨询能力,也是通过整合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因此,老冀想提醒一下华为人,成为全球第一固然可喜,是否也需要静下心来,学学同样出色的其它中国企业的经验?当然,华为发展历史上的那些宝贵经验,同样值得其它中国企业学习。

 

我在百度百家安了个新家,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作者简介:冀勇庆,中国企业家主笔、财经作家,长期关注中国企业独特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至今活跃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全力为您订制所需的资讯。个人微信公众号:it-reporter,个人博客:华为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