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司的坏话

(2013-01-31 01:42:21)
标签:

任正非

张瑞敏

大公司

李天田

管理

大公司的坏话


大公司的坏话

冀勇庆/

 

最近几天,我写了几篇关于华为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些针砭之词,结果招来一堆人的指责:你一个小记者懂什么?你又没做过企业凭什么指手画脚?你知道华为和任正非的伟大吗?通过微博与每一位批评者交流之后,我发现他们大多是现华为人和前华为人。


 

在感谢他们的批评的同时,我也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公司出来的人感觉会是如此的良好?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听到自己公司的坏话?


 

其实如果看过《光环效应》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成功的大公司大抵如此。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记者,曾经采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就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吧。


 

几年前,我参加了塞班(Symbian)的发布会。那位发言人快步走上前台宣布,塞班已经占领了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70%以上的市场份额,言谈之间均为自满之情。我当时就在想,随着摩托罗拉、索爱等手机厂商淡出塞班市场,当时的塞班已经是诺基亚独立支撑,为什么这位发言人就看不到掩藏的巨大危机呢?


 

不过,成功大公司的气场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很多本来应该中立的观察者也很难摆脱对这些大公司的崇拜。2009年的一天,我和编辑部的三位同事一起讨论诺基亚的选题,我和另一位编辑都表达了对诺基亚前景的担忧,而那位跟踪诺基亚多年的记者却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她根本就不认为诺基亚存在危机!


 

看来,要说大公司的坏话,确实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希望能够看到一本专门写大公司坏话的书,直到我拿到好朋友李天田的这本《公司的坏话》之后,不禁在心中感叹,就是它了。


 

我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因为我从书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大公司的影子:


 

看到“神州处处神龙教”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因为此前一位前华为人曾经绘声绘色地向我描绘类似的场景:他们一帮中层开会讨论干部问题,当谈到王某某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个人有问题,其中不凡添油加醋、吹毛求疵的言辞。不过当会开到一半的时候,有人进来传达老板的指示:要提拔王某某。于是风向大变,刚才还在大言不惭攻击王某某的同志们立马倒戈,说王某某好呀,责任心强,工作努力,一下子又把此人捧到了天上去。“我当时就快要受不了了,连当场死的心都有了”。这位前华为人认为,华为内部有不少人是“星宿派”,精于拍马奉承,开口闭口都是“法力无边”、“寿与天齐”。


 

还有一次去海尔总部的采访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次我是去采访海尔电脑,中午被海尔的接待人员领着去干部餐厅就餐。当时饭点已过,餐厅里人已经不多,不过大家还是有说有笑的。不一会儿我突然感觉气氛有异,餐厅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往旁边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人踱步走了进来,他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这位中年人就是张瑞敏。


 

与我们财经记者类似,做了十几年管理咨询的李天田同样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公司。与我们不同的是,她不仅仅能够看到我们看到的公司的毛病,还能够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剖析毛病背后的原因。例如,在谈到很多企业为什么做不到基业长青的时候,她看到了很多企业正在走向三化:硬化、僵化、钝化。“硬化”是病变的温床,“钝化”让企业觉不到痛,“僵化”让企业出不了手。在这样的病态中,企业必然产生令人深恶痛绝的干部贵族化、员工边缘化现象。以此来对照我采访过的一些大企业,实在是太到位了!


 

更加难能可贵的就是,李天田不仅能够找到毛病,找到原因,还能够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她所在的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也有颇多的创新之处:他们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已经成型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制度方面,而是独辟蹊径,摸索出了一整套改善公司“软实力”的方案。例如,在《公司的坏话》当中,她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心、不二、三化、四律、五感、六力”,这也让我颇受启发。


 

作为一名管理咨询专家,李天田一直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总是不停地给自己的客户挑毛病,而最终的目的却是帮助他们不断地改进,变得更加的健康。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那些笼罩在光环之中、听多了奉承话的大老板们,闲来看看《公司的坏话》,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