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碁崛起的冷思考

(2009-11-24 23:59:30)
标签:

宏碁

台湾

大陆

it

pc

今天上午,在北京金融街的威斯丁酒店迎来了雄心万丈的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和CEO兰奇。今年第3季度,宏碁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仅次于惠普。在惠普并购了EDS和3Com,戴尔收购了佩罗系统,将PC业务逐渐逐渐边缘化之后,未来还将PC作为主业的重量级厂商可能只剩下宏碁和联想了。

 

宏碁崛起的冷思考

图:宏碁全球CEO兰奇

 

尽管我并不情愿比较,但是这两家华人企业确实有着瑜亮情结:几年前,当联想计划收购欧洲PC厂商Packed Bell的时候,宏碁却横刀夺爱,不仅抢走了PB,还顺势收购了美国知名的PC厂商Gateway。2008年初当联想宣布放弃继续赞助奥运会之后不几天,宏碁高调宣布成为奥运会的TOP合作伙伴。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是在欧洲No.1,在美国也所向披靡的宏碁却一直不能越雷池半步,至今仍然还是令人难堪的第5名。

 

我始终觉得,虽然我们有很多人对台湾厂商并不是很放在眼里,记得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一位记者提到华硕的时候,一位国内厂商的MM不屑地说道:“他们好像没多大吧?我们都进入五百强了。”殊不知,华硕其实早在2007年就进入500强了。

 

虽然台湾IT厂商中确实也出现了像FSK这样的血汗工厂,但是那些比我们大陆企业国际化要早将近20年就经历了从制造、研发到品牌运作全过程的台湾企业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大陆企业学习的。看看如今的ICT行业,除了微软、英特尔、爱立信、诺基亚、Google这些站在宝塔尖上的欧美企业之外,能够呼风唤雨的台湾企业还真不少:台积电在芯片制造、MTK在手机设计、宏碁在PC、趋势在杀毒软件、HTC在手机,他们均取得了比大陆企业更高的成就。

 

因此,我觉得透过宏碁的发展,能够给大陆IT企业很多的借鉴和思考:

 

1.未来产业趋势的把握能力


与大陆企业一样,大部分台湾企业本身也并不掌握最为核心的技术能力,但是他们在经过多年的代工和ODM之后,对于产品的技术特性有了非常深厚的了解,对于产品的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也确实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当行业即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他们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率先推出更加符合未来趋势的整合性产品。例如华硕和宏碁在上网本市场上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而MTK的成功也在于创造性地发展了turn key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些潮流并没有由大陆企业引领呢?从深层次来看,可能我们还是缺乏对未来产业趋势的把握。

 

2.国际化的文化融合能力


我参加过宏碁、明基等台湾公司的全球会议,感觉到他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确实走得较远。有一年在澳门参加明基的全球经销商大会,结果发现来了一半都是老外,整个会议也完全是用英文。宏碁则更进了一步,就连CEO兰奇也是意大利人,中国区总裁艾仁思则是德国人,高管中一多半也不是华人,“我们有一种非常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并不像传统的美国公司。”兰奇表示。更多地借助本地团队来运作,这也是宏碁得以打开并成为欧洲市场第一名的秘诀。上个星期在美国加州Huntington Beach举行的英特尔投资CEO峰会上有一个移动论坛,我也发现了宏碁董事长王振堂与手机的发明人马丁·库帕等人坐在一起,用熟练的英语侃侃而谈。

 

3.低成本的技术整合能力


全球能够做出手机基带芯片并稳定供货的厂商有几家?除了高通、英飞凌等欧美厂商之外,也就只有台湾的MTK和威盛了。能够保持芯片制造最领先工艺的厂商有哪几家?除了英特尔和AMD已经剥离的工厂之外,也只剩下台积电和联电了。有人也要说了,我们也有展讯和中芯国际,很遗憾的是,由于在技术整合能力上与台湾竞争对手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还无法提供台湾厂商那么低成本的同质产品。而同样是PC厂商,目前联想在全球也无法做到宏碁那么低成本的供应链水平。

 

当然,由于区域的限制,台湾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些软肋需要克服:

 

1.品牌和市场运作能力
过去看台湾企业运作品牌,往往感觉他们做得比较生硬,不仅不如欧美企业那么得心应手,即使与联想这样的大陆企业比起来也有些差距。我记得海尔刚做电脑的时候,曾经聘请了一批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做大陆市场,结果输得很惨。后来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发现可能与台湾本土市场较为狭小,职业经理人在Marketing方面的锻炼不足有关。宏碁拿下了奥运会的赞助权,除了赞助费之外,至少还需要1:1配比同样的市场费用。兰奇也表示,明年将会投入1.5-2亿美元用于品牌宣传。宏碁能否把这些钱用好?至少现在来看还需要观察。


2.渠道管理能力
这个缺陷的原因其实与前面的第一点相似。宏碁过去之所以在大陆打不开局面,也是与缺乏强有力的渠道支持有关。宏碁中国区总裁艾仁思也提到,一开始宏碁想当然地希望通过一些大经销商(国包)来拓展中国的三级以下市场,却发现收效甚微,现在则从惠普挖来了张永恒作为执行副总裁,全面拷贝惠普过去几年非常成功的“网格”渠道模式。什么时候宏碁把在中国的渠道铺到了三四级市场,宏碁在大陆也就有戏了。

 

如今,王振堂已经提出了要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第一大厂商的雄心,这个目标很有可能在明年的某个时间就会实现。如果读过施振荣的《宏碁的世纪变革》、《再造宏碁》等书,就会知道其实宏碁今日的一飞冲天其实是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结果。对于同样怀有雄心壮志的大陆厂商来说,雄心固然值得鼓励,但是该静下心做的功课还是得尽快去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