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家的人性和企业的命运

(2007-11-09 00:13:34)
标签:

it/科技

华为

企业家

创业

性格

满意度

 

“我们并没有你们吹嘘的那么好,媒体都缺乏大脑。”今天晚上,来自华为的朋友的一席话点醒了我,让我重新考虑过去我写的一些东西。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是否过于以短期的成败论英雄?我们对于成功的企业是否过于追捧和仰视?我们是否缺乏西方那种永远冷眼旁观的知识分子精神?是的,我要承认,我们很缺乏这些东西--我们经常会被还在膨胀着的财富数字冲昏了头脑,我们也经常跟在企业家的后面人云亦云。

 

昨天与投资圈的一位朋友聊天,聊到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位企业家,他打着振兴民族产业的旗号,这几年来在国内获得了无数荣誉,经常到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这位朋友告诉我,其实他可能并不像你所报道的那样光芒夺目,据说他当年在国外带一个课题组做着做着突然就不见了,过一段时间才发现他已经回国创业了。我说你说的具体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从一件小事上能看出他确实并不像自己标榜的那么完美。采访完毕之后,我们的摄影记者很有礼貌地请他到饭店外面去拍张照片,谁知道穿着大衣的他却说外面那么冷,就在大堂里拍两张就算了。后来我们反复跟他解释,外面拍的效果要好很多,他的形象好了也有利于对他的公司的宣传,他才很不情愿地到了外面,摄影记者刚刚拍了两张他就不愿意再拍,吵着要回去。

 

我听我们的另外一个记者也说过一个故事,也是他采访过的一位企业家,他是从海外回来的,特别不喜欢别人叫他的中文名字,甚至到了如果记者这么叫他他会拒绝采访的地步。明明是拿着绿卡,可是他每次都要强调自己是美籍华人。

 

企业创始人对自己创立的企业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就像沃森父子对IBM的影响,休利特和帕卡德的惠普之道,以及乔布斯开创的苹果王朝。如果企业家自身的性格存在致命的缺陷,就很有可能给自己的企业留下一个很大的隐患,这个隐患有的会很快发作,例如前面说的第一位企业家的企业已经开始亏损,有的可能会在以后才会发作。

 

说到这里,想到华为最大的问题也许可能就是企业家的性格了,这种过于刚性的文化是否就一定适应华为未来的发展吗?我不知道,但是至少现在看来我还是很有疑问的。华为是一家很好的企业,但是它的包容性足够吗?它能够容纳各种不同性格的员工吗?现在看来还不够。我1999年读MBA的时候,我们上一届有四位学友毕业后去了华为,呆了几个月就全部走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走,他们说非常佩服华为的这种军事化管理,也觉得华为会有大发展,但是他们自己都接受不了这种文化。也许我的这四位学友后来都有些后悔,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呆在华为,拿到了很多的钱,他们就一定快乐吗?

 

还是在几年前,一家跨国的调查公司高层在为华为做满意度调查的时候,就曾经被华为高层对客户满意度的极端重视和对员工满意度的蔑视而感到极度震惊,并由此断定华为没有希望。虽然从目前来看他的预测有些失灵,但是谁又能保证将来他的预言不会实现呢?从我了解的情况,去年被华为收购的港湾员工如今又大规模的离开。记得当时有人给我说过这么一件事:这些坚持到最后才被收购的港湾员工进入华为之后,发现他们与前期“叛逃”到华为的前港湾员工的待遇相差悬殊,于是去找华为的人论理,谁知道人家一句话差点没把他们噎死:“起义的能和投降的一个待遇吗?”可是,这里并不是战场!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只是提醒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第一代的创业企业家,克服自己在性格方面的弱点,不仅对自己有好处,对于自己创立的企业的基业长青也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请看我的商业时评:

http://www.ceocio.com.cn/index.asp?node1=3&node2=16&articleID=227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