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陈永正微软中国离职vista |
今天中午得到正式消息,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离职。就在7月底,我曾经采访了陈总,当时他刚刚率领大中华区的200多名销售主管前往美国雷蒙德微软总部参加完微软全球销售大会,看起来精神很不错。当时我问他,你担任这个职位已经4年了,还打算做多久?陈总有些警惕地反问:“你听到了什么谣言没有?当然,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让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明天离开?”虽然当时我已经有了一点预感,但是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离开。
在过去4年,微软中国在陈永正的领导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Windows操作系统在PC机中的预装率从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了40%,要知道,中国去年PC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700万台;在企业级市场更是突飞猛进,微软的.net平台和Windows Server、SQL Server等产品开始进入电信、金融、政府等主流市场。这也使得微软终于不再只把中国当作研发基地,而是认识到了中国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去年,微软中国公司还得到了微软内部的大奖。
陈永正的成功其实对于所有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都是一个启示:在中国做生意,建立良好的生态圈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定律”。原因很简单,在中国最主要、最大量的资源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还在摩托罗拉的时候,陈永正就以会做政府关系而著称,据说曾经和每一个省的领导都喝过酒。在2003年8月他刚刚就任微软大中华区CEO的时候,有记者曾经就这个问题求证过他。他当时哈哈大笑,既没承认,也没否认。
在陈永正上任之前,微软其实就已经意识到原来的那种横冲直闯的美国西部牛仔形象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开始改变策略。2002年微软CEO鲍尔默访华的时候,就已经和发改委签定了一个62亿人民币的框架合作协议,承诺帮助中国发展软件产业,但是当时缺乏能够执行这种策略的带头人。
陈永正的到来可谓正当其时。在他的推动下,微软先后与中软、浪潮、神码等本土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把Xbox的生产基地放在了广东,介绍TCS来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把软件外包的订单交给中软、文思等中国企业……相反,在打击盗版方面微软则正视中国现实,采用了更加低调的方式,主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如商业软件联盟来实施正版宣传和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变各方面的意识。
这些其实都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跨国公司的共同路数,也是陈永正以前非常熟悉的路数,只不过微软以前在全球太成功了,在中国不愿意放下架子,认为自己可以不遵守“中国定律”,以至于屡屡失败。与那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相比,当时的微软只不过是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很有些年轻气盛。这也使我不禁想起了很多互联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失败,其实也是由于他们不愿适应中国的国情;与微软相比,他们更加年轻,适应能力也更差。
当微软决定沿着这条“中国定律”走下去的时候,它在中国的成功也就可以预期了,而陈永正则当了一名非常称职的操盘手。当然,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走得更远,有些创新甚至打破了微软内部的“框框”:例如,他将零售版彩盒装Vista的价格做了很大的下调,这也打破了微软在全球统一价格的惯例;其实在2006年微软与联想等OEM厂商签定预装Windows XP协议的时候,微软就已经给了中国PC厂商一个全球最低的价格,可以说陈永正从中的斡旋功不可没。在比如,微软在全球从来没有赞助过奥运会,也是在他的争取下,微软中国公司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供应商。
如此出色的一位职业经理人,却选择了功成身退。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微软在全球遇到了发展瓶颈。大家都知道,微软已经遇到了Google的强力挑战,直到目前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对策。
在以前与历届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微软通过在操作系统上近乎垄断的地位,很容易就能够击败对手,因为它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捆绑与竞争对手相似的应用,然后通过低价甚至免费的策略挤垮对手。只要微软的竞争对手是在Windows平台上作战,只要他们做的是面向使用者收费的商业软件,他们就必败无疑。但是,Google却跳出了Windows平台,选择在互联网的大海中与微软对抗,而且Google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它并不直接对用户收费,而是让用户免费使用,通过广告向厂商收费。如果说微软做的是软件,Google做的就是媒体。这就好比岸上的李逵对水里的张顺就毫无办法。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水快要淹到岸上了。现在,Google开始在做在线Office,并且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从哪里收钱?还是广告。将来,Google也许还会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而这将直接威胁到微软最赚钱也是最核心的产品,也就是Windows和Office;到那个时候,微软也就危险了。所以说,公司之间的竞争既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太有道理了。李开复当初为什么离开微软转投Google,我想也是看到了这场竞争的本质。
如果陈永正继续做下去,微软在中国还会继续高歌猛进。但是,如果微软全球不能够完成向互联网的转型,微软在全球的窘境最终还是会威胁到中国市场。陈永正虽然说目前他还没有感觉到与李开复的竞争,但是将来如果Google在全球推操作系统或者什么能够绕开操作系统的东西,难道它在中国不会如法炮制吗?
而且,由于过去4年的成功,陈永正已经承受了微软总部更大的业绩压力--微软大中华区在新的财年必须取得更高的增长率,其实去年的增长率已经不低。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离开对于职业经理人应该是很好的一个选择。当然,我觉得张亚勤未必就会长期兼任微软大中华区CEO,不是说张亚勤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因为张亚勤目前负责的工作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多了。我觉得在张亚勤代理CEO一段时间之后,微软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传统行业选人,他只需要沿着陈永正的道路萧规曹随就可以了;另一种选择就是从新经济领域找人,这位新人就必须承担在中国开拓互联网业务的重任;选择那种方式,关键要看微软总部如何评估未来几年的中国市场。
对于所有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说,遵守“中国定律”非常重要,而陈永正的传奇经历也证明了这条定律确实存在。
更多精彩,请看我的商业时评:http://www.ceocio.com.cn/analysis/article_test.asp?id=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