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号下午得知联想集团新成立了消费单元,并且由董事长杨元庆亲自挂帅,由原汉普咨询总裁、现联想首席知识官出任总经理,这对于并购之后组织结构到位不久的联想集团无疑又是一次大地震。如果消费类产品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是否意味着CEO阿梅里奥将不再直接管理这部分业务了?
在此之前,杨元庆就已经在德国蹲点多时,据说联想在德国的消费类PC业务成长很快。后来联想又在法国进行试点,据说效果也不错。联想用的是什么秘方呢?其实就是把做国内消费类产品的经验移植到了国外,主要的操盘人员也都是来自联想大中国区的骨干。我去年在联想印度公司采访的时候,也看到了六七张熟悉的中国人的面孔。一问才知道也是从联想中国派过去的,结果印度的消费类业务成长得也很快。
在收购IBM
PC之前,联想Lenovo在海外几乎没有任何销售,而IBM
PC在全球市场完全关注于大客户市场。因此,当收购完成之后,虽然联想大中国区很快就完成了对IBM
PC的整合并独霸中国,但是在中国以外的业务却不尽如人意,还曾经出现过大中国区外的其他全球大区的全面亏损。
与此同时,惠普却在中国加强了消费类PC的强力攻势:去年,惠普已经将消费类PC的店面铺到了国内的三四级市场,下一步即将进军五六级市场,这无疑是在抄联想的后路了!对于联想集团这家净利润率只有1%的上市公司来说,这实在是太危险的一个信号!
联想怎么办呢?除了稳固国内基本盘之外,也只有走出去,在海外市场与惠普、戴尔进行正面作战。但是在海外商用PC市场上已经有了IBM这个牌子,联想如果强行推Lenovo做商用市场,短期内不大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因此,在海外推Lenovo的消费类PC也就基本上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也是联想的纯增量市场,联想可能也希望通过这块的增长来Cover原来IBM品牌一定程度的下滑。
前面说到,联想在海外做消费类产品借鉴了国内的很多经验,也是通过和渠道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来打开局面的,这一套东西从戴尔过去的高管大多数都不是特别熟悉。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元庆决定亲自挂帅。短期内这种做法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长期这么“兼职”下去,不就违背了当初他和阿梅里奥的约定?这对于联想的全球化策略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想了半天也没想太明白,只好不想了。
前一篇:华为与思科的差距
后一篇:中国:全球股票印刷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