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消息,华为公司宣布,2006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达到656亿人民币(折合84.5亿美元),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5%。在过去一年中,华为在移动网络、固定网络、业务软件和IP等业务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综合优势逐渐显现。2006年,华为规模突破高端市场,得到包括沃达丰(Vodafone)、西班牙电信(Telefornica)、荷兰皇家电信(KPN)、FT/Orange、希腊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多家世界一流运营商的认可。截至目前,华为服务于“全球电信运营商50强”中的31家,并实现规模进入日本、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华为在全球累计获得67个3G商用合同,WCDMA合同数目达到35个,其中12个来自欧洲。
接着我上一篇《中兴学华为、华为学中兴》,我再继续谈谈我的看法:
华为2006年84.5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至少也是656亿,中兴2006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只有200亿出头,两家公司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兴的问题是还没有找到像小灵通那样能够每年带来几十亿甚至近百亿收入的下一个富矿。因此,中兴必须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力度。除此之外,中兴在GSM/WCDMA产品线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在数通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源。
但是,中兴的产品线本来就够长了,如果还沿用事业部的旧体制,就有失控的危险,而且海外大运营也要求中兴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个的产品。因此,我认为目前中兴正在借鉴几年前华为已经证明了是比较成功的管理经验。但是,正所谓北橘南枳,华为能够实行流程型组织结构是因为它有着超强的执行能力,加上进行IPD等管理变革之后华为人已经非常职业化了,而中兴目前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还真不好说。因此,中兴当前更为重要的问题还是解决增收的问题。至于华为,不是说增收不重要,而是说当它到了100亿美金(预计今年就能够实现)这个坎以后,就已经跻身于全球二线设备商的行列了,已经具备了与爱立信等世界级巨头一搏的基本实力了,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因此,华为下一步又准备启动财务体系的变革,就是认为这个已经拖后腿了。我预计今年之内,华为的组织架构可能还会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以解决精细化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