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自己家的宴会上向自己的母亲介绍两个名字很普通的女孩,但是当他向两个女孩介绍自己的母亲时,却突然忘记了母亲的名字。这是可以容忍的吗?
另一个故事:一个士兵在执行一个将军的命令时战死了,但这个将军却记不住自己士兵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
这说明记忆和在乎紧密相关,记忆表明了在乎,在乎则有利于记住。如果我们在乎某个人而又忘记了他的名字,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已经不再在乎他。说这个将军是在乎士兵的却又记不住其名字,这是自相矛盾的。
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引诱女孩的时候很在乎她,但也只是在引诱她的那个时刻。此后就彻底忘记了。这表明什么?布鲁克斯的解释是:这表明他对她们著迷但不爱。著迷常常不需要连续性,因此也不需要记忆;而爱,作为在乎的一种形式,却必然是持续性的。这表明这个男子和该女人的关系的基础是著迷,而不是爱。
如果一个人现在不记得某个人的名字,那么这意味着他当初就没有在乎过她/他;如果他现在还记得她/他的名字,那么,这表明他至少当初在在乎她/他的。这样,记忆在在乎之间就存在内在的关系。
但是在乎并不是记忆的必要条件,记忆也不是在乎的必要条件。比如,我们可能牢牢记着一个我们恨之入骨的人——一个我们并不在积极的意义上在乎(即关爱)的人;我们也可能在乎一个我们没有多少记忆的人。比如,一个从小离开母亲的人没有关于母亲的记忆,却苦苦寻找自己的母亲(说明在乎)。
海德格尔使得在乎的概念变得为人所知。在乎(Sorge,中译为“操心”)对海德格尔而言是人的境遇的基本特征。它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一种方式。它把自己表现为计划,表现为照顾他人,表现在只有具有开放的、不确定的未来意识时才具有的那种操心方式。但是海德格尔的操心观念强调的是未来的基本作用,而我则强调过去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乎别人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期待他人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和她共享共同的过去和记忆。
在乎虽然就个人自我而言是一种无私的态度,但是却可能变成集体的自我中心主义,比如种族中心主义。这使得这种原本高贵的态度变得令人厌恶。
(本文为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