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爱上摄影,2010-4-17
标签:
杂谈 |
我是2008年7月去台湾访学时才开始认真拍照的,或者说把拍照当一回事;而以前则完全是“到此一游”式的胡乱拍摄。说来蹊跷,这种变化源于一次在台湾花莲的旅游。那次旅游团来到海边的一个景点,景点在小山上,是一个寺庙。我对寺庙兴趣不大,加上有点累,就独自坐在海边看着浪花发呆。至今仍然让我感到庆幸和惊讶的是:当我盯着浪花看的时候,神奇地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浪花之美。我发现,那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冲上来、又一次次无可奈何退回去的海浪,原来是如此的情态万千、婀娜多态。它们既像一朵朵铺陈的花朵,也像一声声沉重的叹息,既像一个个涌动的希望,又像一次次无望的挣扎。我拿出相机一口气拍摄了几百张,并从中挑出几张,以“花莲的浪花”为题发布在2008年12月9日的博客上。
通过这次经历,我真正体验到一个真理:发呆的时刻才是最富孕育性和创造力的时刻,像万有引力定律和浮力原理,大概都是在发呆的时候发明的。发呆时好像什么都不思考,其实却是真正的思考状态:一切琐事都被置于脑后,一切急功近利的念头全部消失了,人进入了一种类似禅定的状态。
从此之后我就不可抑止地爱上了摄影。但我知道我永远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的摄影既不追求技术,不玩器材(顺便说一句,我拍摄“花莲的浪花”时用的是三千多元的傻瓜相机Sony DSC-H5),也不追求新闻价值,我没有这样的机会。我只是希望通过照相机表达我对世界的观察角度,以及从我的观察角度看到的世界。我也不想人迹罕至之地拍摄一些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我希望在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比如我所生活的首师大校园,拍出别人拍不出的东西。我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喜欢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拍摄,而不是到处跑寻找新鲜陌生的风景。因为真正新鲜的、陌生的是你的想象力,陌生的东西从来都是你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外界为你提供的。一个真正的摄影师拍出的永远是他想象中的作品。正如罗伯特.凯普托说的:‘在一个地方拍一张精彩的照片比在许多地方拍一堆平庸之作强多了。’(《风景摄影》第16页)。”
下面这些图片就是我提到的“花莲的浪花”系列的第一部分。
请方家指正。

加载中…